太后回宫。
李景玄率领百官在宫门口相迎。
太后的仪驾停宫门口,太后身边的宫人缓缓扶着她下来。
“儿臣恭迎母后。”李景玄向太后作揖。
太后深紫蹙金凤纹大礼服,繁复的金线针脚透过雕花隔扇的微光下流转着冰冷辉芒。
那凤衔珠攒成的高髻纹丝不动,衬得她面容愈发沉肃。
她凤眸看向李景玄,微微颔首“皇帝有心了。”
“母后一路辛苦。”
李景玄声音温和,他扶着太后的手臂,一路往太后的慈安宫走去。
一到慈安宫,太后落座那铺着明黄凤穿牡丹织金锦垫的紫檀宝座,指尖轻轻拂过扶手顶端那枚温润如脂的白玉凤首,感受着那深入纹理的微凉。
她面色冷了一些“听说皇帝这些日子正忙着,改了不少旧制?”
“母后,儿臣所为不过是为了天下百姓,如今,江南织造上供的银两比往年多了不少,边疆苦寒,将士们也有充足的粮草了,母后有何提议?”李景玄一句话,让太后一噎。
“太后的指甲在白玉雕成的凤喙上轻轻一叩,一声清响回荡在空旷大殿内,格外清晰。“利国利民,是皇帝的本分,自然是天大的好事。”她凤眸深处锐光一闪,如古井投石,“只是皇帝年岁日长,登基也已三载。这后宫虚设,哀家在行宫静养时,每每思及此事,夜不能寐——”
她叹息一声,“先帝在你这个年纪时,皇子都已蹒跚学步了。国之根本,在于社稷承嗣。皇帝,此事非同小可,关乎大统稳固,关乎天下万民之心。”
铺垫已尽,她的话锋陡然直刺核心,不留半分余地:“这选嫔妃充盈宫闱一事,断然不能再拖延了。”话音落下,殿内落针可闻。
太后心里算计着,让母家的姑娘进宫。
李景玄面上的温和笑意依旧,只是眼底深处,那潭平静的湖水之下,似有暗流飞速掠过。
“选秀一事,劳民伤财,不必大办。”李景玄轻描淡写说道。
“哀家知道,只是,这皇室血脉乃苍生所望,祖宗社稷之所系,一拖再拖,总非长久之计。”她略一停顿,望向殿外繁花正盛的院子,“既然大选劳民伤财不宜轻动,那不如……折中而行?”
太后着急,皇帝一拖再拖,她看好的许家女儿可要嫁出去了。
李景玄抬眸,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探询意味看向太后。
“哀家回宫前便琢磨着,”太后唇边勾起一抹极淡、意味难明的浅笑,“过几日,宫中设宴祈福,宴请宗室及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臣眷属。”
她指尖轻轻敲击着那温润的白玉凤首扶手,“既然都是亲近之家,趁着祈福吉日,顺道让几家门第相当、素有清名的世家贵女也入宫赴宴,一来增添几分喜庆,二来……”
她的目光牢牢锁住李景玄,“也让皇帝有暇细细看看,也好从中择选一二品貌才德俱佳者,先行聘入宫中,以应天心民意,亦解宗庙之忧。如此,既不铺张靡费,又周全了礼制法度,岂非两全?皇帝……以为呢?”
她心目中属意的,必然是那些能与她紧密联结、互为倚重的名门之女。那“许家女儿”,便是她早早看中的。
李景玄知道太后是下定了决心,要把许家女儿送进宫的……
他收敛神色“母后所言,儿臣会细细考虑。母后舟车劳顿,该好好休息,儿臣先告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