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突发奇想,想去登临金凤台了。
然后命人通知太子,“过两日朕要去金凤台玩嘞,到时候,你也随朕前去。”
金凤台什么地方?听起来怎么有种昏君行乐的什么地方?
可不要误会,金凤台可不是高洋下令建的,而是从很早之时就有了。
金凤台可能不太出名,但是它的好姐妹铜雀台一定非常有名吧?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给人一种“曹操发现一面铜镜而建铜雀台,然后lsp,人家二乔住进去,凄凄惨惨戚戚……”的不正经的感觉。
但是,并非如此。
邺城不仅是北齐的都城,更在曾经还是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实际上的首都!居中国北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长达四个世纪之久,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使临漳享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誉。
乃六朝都城!
邺城有三台:金凤台、铜雀台、冰井台,乃曹操所建。
我们印象里或者想象中的铜雀台大概是一座非常恢弘而巨大得宫殿!里面很多美人啊什么的。但真实的铜雀台和其他俩姐妹一样“平平无奇”,只是个台子。
这三个台子,不是想象当中建在邺城的正中央,更没有建在宫城之内,而是从南到北分别是:金凤台、铜雀台(主)、冰井台。
金凤台的作用是办公,召开魏王朝会、接待外国使节等;
铜雀台是主台,台高十丈,有屋百余间,为曹操与文人骚客宴饮赋诗,与姬妾宫女歌舞欢乐之所,也是兵家战略要地。后来在其上平定严才叛乱,并接见和宴请了从匈奴归来的著名诗人蔡文姬。
冰井台顾名思义,台子里有个巨大的冰井,因上有藏冰的井而得名。井深15丈,储藏着大量的冰块、煤炭、粮食、食盐等物,以防不虞。
曹操当初令人将铜雀台建在城墙上自然是有原因的。
他作为一名枭雄,一生都在打仗,军事上的表现让人崇拜!是以,他当然考虑的的是军事用途。
邺城地理位置很重要,位于华北平原中部,西望太行,由于南和东均有漳河环绕,所以敌人攻城只能从西和北的方向而来,当然像项羽那样破釜沉舟渡过漳河当另说,所以建在邺城西北角的三台本身就起到瞭望台的作用。
若遇危险,作为主帅的曹操边能能第一时间掌握敌情,组织城内军队抵抗反击,平日里将自己放在第一线也能收到激励城内军民的作用。
当然,这三台本身也是一个独立的防御系统,三台高墙后,是整个邺城最坚固的地方,明智的敌人也不大会将此作为突破点。
至于真到了万分危急的时刻,曹操还是给自己留了一手的:
在铜雀台下,乃至金凤台和冰井台下,均有秘密的地下通道,被称为运兵洞。至于分别通向哪里,就不得而知了!!
古时的曹操如此修建了这三台,几百年以来,三台一直有统治者修缮。
当然了,高洋并没有像曹操那样将金凤台当什么宫殿用,当然了,现在几百年过去了,金凤台早没了那些记载里的宫殿了。
但是也没有荒废了它。而是将它用来做为审问案件、“秋后问斩”的地方。
*
皇帝老爹还怕宝贝太子一人跟他出去玩会玩不尽兴,还特喊上他看得比较顺眼的几个小家伙,有他看好的未来北齐战神高孝瓘、他亲自养大的侄子高延宗和次子太原王高绍德相陪。
他令人将囚犯押上来,依照他令人修建的《北齐律》,挨个审问,确认无误这些人都是罪大恶极之徒,都该判处死刑。
他令人,“上刀来。”
然后,亲手一个个将刀分给几人。
几人心里疑惑不已,也不知道皇帝给他们刀是什么意思。
高洋看向一旁拿着刀手足无措的太子,完全无视了太子的迷茫,直接冷酷的命令:“太子,去,亲手将这个囚犯诛杀!”
这些囚犯哪一个都不值得原谅,唯有将他们诛杀才对得起被他们杀害的无辜之人。
但太子面前的囚犯看到太子迷茫害怕的样子,顿时求生欲生起,连忙跪下磕头,大喊:“太子饶命,太子饶命啊!我冤枉啊!我冤枉啊!我不想死啊!我上有八十岁的老母,下有三岁小儿,我不能死啊!呜呜呜,你饶了我吧!我以后一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啊!我知道错了啊!”
太子高殷握着刀,听着面前的囚犯的哭嚎着冤屈和期望他能大发仁心饶命,特别是他说了“他知道错了”,囚犯知道错了,为什么不能再给他们一次机会呢?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他不能如此的让他失去生存的权力。
看着囚犯痛哭流涕,后悔不已的样子,心生怜悯,面露难色,“父皇,这,我们如此是不是刑罚太严厉了?他已经知错了,我们不如还是饶他一命吧。”
高洋冷笑一声,“呵!朕怎么不知朕还有如此一个大圣人儿子?这是死囚犯!千刀万剐都不为过!你看看此人的卷宗,他都做了些什么好事!”
太子接过后,只见上面此人的罪罄竹难书,杀人放火,拐卖妇女儿童……什么没做过?
多少家庭因为这个恶魔陷入痛苦之中?多少人因为这个杀人犯没了亲人?
就这样,太子居然还能仁慈的要饶他一命?饶了他,太子难道就不怕晚上这些冤魂找上他吗?他可真是个好判官呐!
皇帝冷冷道:“还磨叽什么,还不快将这罪犯砍头!”
太子告诉自己此人罪大恶极,他不能在这个时候仁心的饶了他,他控制住自己的恐惧,双手握紧了刀,慢慢地来到囚犯面前,这是他第一次杀人,他很害怕很紧张,却几次都不能将头砍下。
他大口的喘气,目光含着求救,他下不去手,他也不敢杀……父皇,你放过我吧,这对儿臣来说是一场折磨啊。
其他人看得着急,兰陵王甚至预感若是太子迟迟不能将囚犯的头砍下,皇帝二叔怕是会……
十一岁的太原王高绍德自幼脾气暴躁,他遗传了父亲的暴虐基因,最喜欢看父皇暴打叔叔们,他甚至代入自己,等他长大了,也要像父皇那样,看谁不顺眼就撸起袖子打人!这样才潇洒!
他就不明白了,不就是杀个人嘛!大哥至于这么磨磨蹭蹭的嘛?搞得好像他们在逼迫大哥杀什么好人似的。
一个死囚犯而已,注定被砍头的,有什么好下不去手的。
“大哥,你到底行不行啊!快杀了他啊!砍头而已,你有什么好犹豫的!”瞧着就来气!
太子崩溃了,瘫坐在地上,爬向父皇的身前,哭着道:“父,父皇,我,我不行的,我不行的……”他使劲的摇头,喃喃道:“我不能杀他……”
皇帝大怒,“你个废物!”
气的将太子踹倒,太子简直是个废物!他还能做什么!
“废物!废物!!”
看着太子这柔软的怂样,皇帝就气不打一处来,他高洋英明神武一世,缘何有这么个废物儿子?!!
“父,父皇……儿,儿臣不行的,不行的……”
高洋大怒,看着如此废物的儿子就想亲手将他打杀了算了!今日他一定要狠狠出这口郁气!!
他恼怒地拿起马鞭将高殷抽了三下!直打得太子的衣服裂开,皮开肉绽,血沫飞溅。
偏偏太子还觉得疼,蜷缩着求饶,“父皇饶了儿臣吧!父皇!”
他好像要疼死了,被父皇抽了三鞭子,手无缚鸡之力瘦弱的太子如何能撑得住?
高洋看着他的继承人这样,又气又怒又失望……
最后恨恨地将鞭子丢在了地上,转身回宫。
太子高高兴兴的和父皇出宫去玩,回来时却鲜血淋漓的被人抬着回来的。
李皇后看到被宫人架着来的儿子,大叫一声,“啊!我的道人啊,谁把你打成这样!”
太子虚弱的道,“是,是父,父皇。”
李皇后没感觉不对劲,她忙命太监去请太医,她的儿子可是太子,万万不能有事!
皇后命人为伺候太子,担忧的不行,看着儿子惨白的脸色,终于想起来了太子怎么伤的了,“太子到底是被谁打的?真是好大的胆子!”
这时,太原王高绍德进来听到母后所问,撇嘴不屑道,“大哥可是太子,谁敢打他?当然是父皇啊。”
李皇后懵了,然后抱怨道,“陛下打你大哥作甚!还打的这么重!皮开肉绽的……唉,得多疼啊。”
高绍德不耐烦回道,“那你问大哥呗。你问问大哥做了什么才让父皇打他的。”
李皇后急了:“你这孩子,你大哥疼得都说不出话来了,你快说啊!”
高绍德就说:“今日父皇带着大哥和我,还有两位堂兄兰陵王高孝瓘与安德王高延宗,去金凤台玩了。然后父皇给我们一人一把刀,父皇觉得大哥是太子,让大哥第一个去亲手诛杀囚犯,但大哥心生怜悯,几次都不能将头砍下。然后父皇恼怒,拿起马鞭将大哥抽了三鞭。然后就这样了。”
李皇后:“……”
大儿子也太没用了吧,不就是杀个囚犯嘛!至于不忍嘛!这下好了,皇帝老公暴怒了吧,就皇帝老公那脾气,不打个三鞭那就不是他了。
但是心里还是觉得皇帝老公多少有点狠心了。这可是他亲儿子啊。意思意思就行了呗,打孩子这么狠!是亲爹么。
高绍德还很可惜的道:“都怪大哥,杀个囚犯还磨磨蹭蹭的,让我都没有机会表现了!若是父皇第一个让我去,我肯定能将那个囚犯的头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