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柒柒小屋
本书标签: 现代  叶柒文  头像馆     

文章《中国传统义利观》中

柒柒小屋

二、行己有耻,知耻养廉

  廉洁,就是不苟得,不妄取,不受无义之财,主要是对掌权者所提出的一种道德准则。廉的反面是贪,即利用手中的权利谋取不义之财,索贿受贿,中饱私囊,而不惜践踏道德和法律。知耻,就是指人们内心的善恶、荣辱标准。知耻的反面是,则无所不为。太平盛世有廉吏,乱世饥寒也有贪官,可见官吏是贪还是廉与世道如何关系不大,主要是官吏是否知耻。传统美德认为,知耻才能养廉。

  李惺在《药言》中说,“银钱可爱,然尤有可爱者廉耻也,声名也,性命也。贪人即苟全性命而廉耻、声名则断乎不可复保。以廉耻、声名换银钱,得银钱何用,而自有之廉耻、声名一朝而失之,岂不可惜,岂不可痛。”知耻者重名声,重名声者轻金钱,轻金钱者掌权执事才能廉洁奉公。中国古代这样的清官不乏其人,深受着民众的崇敬和拥戴。《左传•襄公十五年》中记载:宋人或得玉,献诸字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各有其宝。”子罕看重名声,以不贪为宝,拒受贿玉,其精神人皆仰之。《后汉书•杨震传》中写道:杨震由荆州刺史迁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杨震拒收故人遗金,慎独自律,其行为较比子罕境界更高。他们之所以廉洁自好,皆根源于知耻也。

  古人认为,则贪,贪乃万恶之源。对功利的欲望是人人皆有的,而者就会利欲熏心,贪得无厌,不择手段,无所不为地追逐私利。所以《老子》中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皆为贪的缘故。《一程集.周易程氏传》中说:“利者,众人所同欲也。专欲益己,其害大矣。欲之甚,则昏弊而忘义理;求之急,则侵夺而致仇怨。”以上论述说明,通过正道获取利益是无可非议的,如果不择手段,惟利是图,矛盾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因为不知耻,导致其不能节欲,欲不能节,就会昏弊忘义,走上绝路。

  我国自古就把廉洁、知耻奉为一种美德,它高于金钱,重于权贵,是为人之本,历来被视为“立人之大节”,“治世之大端。”儒家把“行己有耻”作为为人处世的首要目标,认为“人之患莫大于,人而,果何以为人哉?”是非荣辱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个标准,指导着人们为人处世,而且人们在行事中都恪守这个原则。知耻者表现为见利思义、注重名声、讲究洁身自好,处事则会克己奉公。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耻可以养廉。所以说知耻养廉不失为一家观点。

…………………………未完待续

上一章 文章《中国传统义利观》上 柒柒小屋最新章节 下一章 文章《中国传统义利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