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果 因人因时大不同
夜猫子多吃香蕉有助消除疲劳 经常上夜班的人容易出现营养失衡,激素分泌不调,体力不继并伴有面色发黄、皮肤干燥等现象。
这类人群应在饮食中将蔬菜、水果等清淡食物的比例加大。
其中,香蕉含有相当多的钾和镁,是夜班族很不错的选择,因为钾可以防止血压上升以及肌肉痉挛,而镁则具有消除疲劳的作用。
此外,苹果、木瓜、猕猴桃、橙子、柠檬、柚子等均含有多种维生素,多吃一些可以帮助熬夜的人们摆脱皮肤干燥、营养失衡的状态。
开车族可多吃含铁丰富的芦柑和葡萄干 开车族可以适当多吃芦柑和葡萄干。因为疲劳在多数情况下是因为缺血造成的,而芦柑和葡萄干里都含有丰富的铁元素,可以促进血红蛋白的生成。
苹果也不错,富含果胶可以帮助清理肺和肠。
运动量大的人宜补充糖分高的水果 热衷运动的上班族或者俱乐部的健身教练,能量消耗会比较大。根据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时间的不同,最佳食用的水果种类也有所区别。进行跑步、骑车等耐力运动的人,可以选择香蕉、葡萄食用;而经过网球、壁球等剧烈运动的人则应多食用柑橘类的水果,比如葡萄柚、橙子、猕猴桃等水果;如果你是瑜伽等柔软运动的爱好者,可以多选择苹果、梨、李子来给自己的身体补充能量。
对于经常运动的人来讲,可以在运动前进食水果,这样运动的效果比食用脂类含量较多的肉类好。因为水果中单糖的含量高,糖代谢时耗氧最少且能最大限度地补充血糖。而脂类则会增加肠胃的负担,让大量的血液集中于消化器官,导致肌肉中供血的降低。
炒肉 小心营养丢失
炒、蒸、煮最佳 操作有讲究 不管是哪种动物性食物,最适合它们的烹饪方法都是炒、蒸、煮这3 种最简单的方法。蒸很简单,而炒煮则有特殊要求。
炒:旺火急炒 加热时间过长通常是破坏食物营养素最重要的原因。因此,在烹饪方法上应尽量采用旺火急炒。这样,可缩短菜肴的加热时间,降低原料中营养素的损失率。例如,猪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如将猪肉切成丝,旺火急炒,维生素B1 的损失率约为13%,而切成块,用文火炖,损失率则约为65%。
煮:食肉、食汤各不同 在熬、煮、炖时,如以食肉为主,可先将水烧开后再下肉,使肉表面的蛋白质凝固,其内部大部分油脂和蛋白质留在肉内,肉味就比较鲜美。
如以食肉汤为主,那将肉下冷水锅,用文火慢煮,这样脂肪、蛋白质就从内部渗出,汤味肉香扑鼻,营养更佳。
油炸需挂糊 但也别多吃 挂糊油炸是保护营养素、增加美味的一种好方法,即在烹制前,先用淀粉和鸡蛋给食物上浆,在食物表面形成隔绝高温的保护层,使原料不与热油直接接触,减少营养素损失,还可使油不浸入食物内部,鲜味也不易外溢,口感也会更加滑嫩鲜美。但是,即便这样,挂糊油炸的食品也不能多吃。高温油炸淀粉食品中含有大量的丙烯酰胺(致癌物),对人体存在诸多危害。
熏烤亦有害 蒸汽烤可行 很多人特别喜欢吃熏烤食品,比如烤香肠、烤鸡腿。肉、鱼等原料经熏烤后可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3,4—苯并芘等致癌物质。
所以,在熏烤肉、鱼、肉肠类时不应当用明火直接熏烤,可用管道干热蒸汽烤,最好不要加糖熏烤,如果一定要加糖时,温度也应控制在200 摄氏度以下。不过,即使是用管道干热蒸汽烤,这类食品仍然要尽量少吃。
卤味食品别加热太久
台湾辅仁大学专家在美国《农业食品化学期刊》上发表文章说,卤汁未必煮得越久越好。相反,卤汁反复加热或煮的时间太长,产生的致癌物——胆固醇氧化产物就会越多。
台大医院营养部临床营养组组长陈佩蓉表示,食物卤煮太久会使营养流失,且卤制品通常太油、太咸,多吃易患心血管疾病并增加肾脏负担。而且,酱卤肉制品为了保鲜和增色,往往还要加入少量亚硝酸钠,这是一种潜在致癌物,长期过量食用可能致癌。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任发正教授表示,卤肉制品反复加热所产生的有害物,会因加热时间和具体配方的不同而有差异。一般来说,卤味加热时间不应超过3 小时,而在卤水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酱油、冰糖,可帮助减少致癌物。
甜蜜的调味剂 蔗糖
绵白糖 是由甜菜作为原料加工而成的结晶体食用糖。颗粒微小均匀,质地绵软、潮润。甜度大于白砂糖,且易溶于水,是做拔丝菜肴或糖汁类菜肴的首选。
幼砂糖 由白砂糖为原料经过深加工制成的精幼砂糖。颗粒极小,含水量极少,不易受潮结块。常用于餐桌上的调味糖。
黄晶冰糖( 老冰糖) 是白砂糖和少量焦糖或蜜糖等混合而成的,再采用特殊结晶方法制成。它含有少量的矿物质及有机物,风味与甜味居于中间,因此,常被用来煲甜水、做甜汤。
红砂糖 红糖的一种,制法与红糖完全相同,未经洗蜜和漂白,含有色素等非糖成分,并有甘蔗的风味。只因结晶颗粒较大,被称为红砂糖。
单晶冰糖 冰糖是将白砂糖溶化后,经过加工提炼使其自然结晶而成。好的单晶冰糖,呈均匀的清白色,半透明,有结晶体光泽,味道甘甜。多用于调制糖水甜品或烧、煨肉食,可为菜肴增加光泽。
红糖 是没有经过高度精炼的砂糖,颗粒细小,营养价值比白糖和白砂糖都要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