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问罪的风波,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在穆家荡开层层涟漪后,表面似乎逐渐平息。穆倾城被禁足三日,但她所在的那方破败小院,本就形同虚设,无人问津。
这三日,她并未虚度。
白日,她大部分时间都在研读、揣摩《万兽驭法典》中的《基础引灵篇》与《万兽亲和诀》,并尝试着引导那微弱的內息,配合精神力,一点点冲刷、温养这具身体堵塞脆弱的经脉。进展缓慢,但胜在根基扎实,她对精神力的掌控也越发精细入微。
夜晚,她则将意识沉入须弥戒那片灰蒙空间,反复“阅读”那本厚重的《万兽驭法典》。除了驭兽法门,她发现其中还有一些零散的、关于草木特性、能量流转的记载,虽不成体系,却蕴含着极为高深的药理至理,与她前世所知的医理、毒经颇有相通之处,又似乎更为玄奥。
禁足令解除的第二天清晨,穆倾城再次走出了小院。冥古依旧如同影子,沉默跟随。
她此行的目标明确——火焰城的坊市。
穆家每月发放给子弟的微薄月例,主要以银钱和最低阶的“聚气散”为主。原主那份,十有八九是被克扣或抢走,如今她又被罚没月例,可谓身无分文。想要获取修炼资源,必须自己想辦法。
而她目前能想到的,最快积累初始资金的方法,与她前世的一项技能有关——丹药。
坊市位于火焰城东区,人流如织,喧嚣鼎沸。两侧店铺林立,地摊更是密密麻麻,售卖着各种药材、矿石、低阶妖兽材料以及成品丹药、武器等。
穆倾城一身粗布衣衫,面容被刻意用些尘土遮掩了几分,走在人群中并不起眼。冥古的气息收敛得极好,若非刻意关注,几乎无人会注意到他。
她并未急于行动,而是如同一个最普通的逛集市者,慢悠悠地在一个个售卖药材和丹药的摊位前流连。目光扫过那些形态各异的药材,鼻尖轻嗅着空气中混杂的药香,脑海中《万兽驭法典》中关于草木特性的零星记载与她前世的医药知识飞速对照、印证。
“赤炎草,火属性,年份不足,药力躁烈,需以寒潭水调和……”
“凝露花,采摘时辰不对,露气已散,精华流失大半……”
“这瓶‘回春膏’,炼制手法粗糙,火候过猛,杂质颇多,药效十不存五……”
她心中迅速做出判断。这个世界的炼丹术,似乎更注重能量属性的融合与引导,但在药材处理、火候精控、杂质剔除等基础环节,在她看来,有着太多可以改进的空间。
最终,她在一个看起来较为老实、药材品质也相对好一些的摊位前停下。摊主是个面容憨厚的中年人。
“老板,这些‘枯叶藤’、‘地根草’怎么卖?”她指着几样最常见、也是最廉价的辅药问道。这几样药材,在前世也有类似替代品,药性温和,常用于调和药性,稳固根基。
摊主见来了生意,连忙笑道:“姑娘好眼力,这些都是一早新采的!枯叶藤两个铜币一捆,地根草三个铜币一株。”
穆倾城身上仅有原主不知藏在哪个角落积攒下来的十几个铜币。她沉吟片刻,道:“我只要三株地根草,两捆枯叶藤。另外,”她目光扫过摊位角落一些被当作废料、无人问津的,因保存不当而有些干瘪的“青蒿叶”,“那些青蒿叶,能否搭给我一些?”
青蒿叶在这个世界通常被认为药性微弱,且极易变质,价值极低。摊主见她要的都是便宜货,还搭上些“垃圾”,便爽快地答应了:“成!一共十二个铜币,这些青蒿叶算送你的了。”
交易完成,穆倾城拿着这寥寥几样廉价药材,离开了坊市。她没有回穆家,而是绕道去了城西一处更为偏僻、废弃已久的土地庙。这里人迹罕至,正是她暂时试验的理想场所。
冥古依旧守在庙外。
庙内,穆倾城寻了个相对干净角落,将药材放下。她没有丹炉,没有地火,甚至没有像样的工具。但她要做的,也并非正统炼丹。
她取出一株地根草,双手握住,闭上双眼。精神力缓缓探出,如同最精密的触手,深入药材内部,感受着其中蕴含的微弱土属性能量以及那些躁动不安的杂质因子。
然后,她尝试着运转《基础引灵篇》,并非引动外界灵气,而是引导自身那微弱的内息,模拟出一种温和的、带着轻微震荡与剥离效果的能量波动,渗透进地根草内部。
这是一个极其精细且耗费心神的过程。她必须精准控制内息的强度与频率,既要震散那些影响药效的杂质结构,又不能破坏药材本身的能量脉络。
汗水,从她的额角滑落。精神力高度集中。
时间一点点过去。
终于,她感觉到手中的地根草微微一颤,表面渗出些许灰黑色的细微粉末,那是被震出的杂质。而药材本身,色泽似乎变得更加温润,散发出的土属性能量也纯粹了一丝。
成功了!虽然只是最基础的药材提纯,但证明她的思路是可行的!利用精神力和特殊的内息运用法门,可以在没有丹炉的情况下,对低阶药材进行初步处理!
她如法炮制,将其余两株地根草和枯叶藤也进行了提纯。至于那些青蒿叶,她则尝试用不同的内息频率震荡,试图激发其本身具有的、却被忽略的微弱清凉属性。
做完这一切,她已是脸色苍白,精神力消耗巨大。但她眼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她将提纯后的地根草、枯叶藤以及处理过的青蒿叶,按照一定比例,徒手揉捏在一起,以内息为引,将其中的药力缓缓逼出、融合。她没有能力将其凝炼成丹,最终得到的,只是一小团散发着淡淡药香、色泽暗绿的药膏。
这甚至算不上真正的丹药,只能说是药力相对纯净、搭配合理的药泥。
她小心翼翼地将这团药泥分成三份,用干净的树叶包好。其中一份,她当场服下。药泥入腹,一股温和醇厚的药力缓缓化开,滋养着她受损的经脉和虚弱的身体,效果竟比穆家发放的那劣质“聚气散”还要好上不少,而且几乎没有杂质残留的负担感!
穆倾城心中大定。
第二天,她再次来到坊市,找到了昨天那个摊主。
“老板,我这里有一份自家秘制的‘养元膏’,药性温和,专司温养经脉,调和内息,效果比寻常聚气散更好,且几乎无丹毒残留。不知你可有兴趣?”她拿出一个树叶包,打开,露出里面色泽暗绿、药香内敛的药膏。
那摊主先是疑惑,接过药膏仔细闻了闻,又用手指沾了一点感知,脸上渐渐露出惊容。他是常年与药材打交道的人,自然能分辨出这药膏蕴含的药力虽不磅礴,却异常精纯温和,确实非同一般!
“这……姑娘,这药膏你从何而来?有多少?”摊主语气热切了些。
“祖传秘方,数量有限。”穆倾城语气平淡,“这一份,作价五十铜币,如何?”这个价格,远低于市面上的成品丹药,但对她而言,已是成本的数倍。
摊主略一思索,这药膏效果奇特,若能拿下,转手卖给那些需要温养身体又买不起昂贵丹药的低阶武者或普通人,定有市场。他当即拍板:“好!五十就五十!姑娘以后若还有,尽管拿来!”
一笔交易达成。穆倾城用近乎无本的方式,换来了第一笔启动资金。
她并未停留,用这五十铜币,购买了更多、品质稍好一些的药材,甚至咬牙买了一小瓶最廉价的、用于治疗普通外伤的“止血散”,打算回去研究其成分。
接下来的几天,她白天在废弃土地庙反复试验,晚上回小院调息修炼。她尝试处理的药材种类越来越多,对药性的理解与内息、精神力的配合也越发纯熟。她甚至开始尝试模仿那“止血散”,用更廉价的药材,通过独特的提纯与融合手法,配制出效果相差无几,但成本更低的药粉。
她并不知道,坊市中那个小小的摊位,因她那效果奇特的“养元膏”和物美价廉的“仿制止血散”,渐渐有了一些名气。虽然量少,却因效果扎实,吸引了一些固定的低端客户。
“听说了吗?老李头那边来了个神秘的药师,卖的膏药效果很好,还便宜!”
“是吗?是什么来头?”
“不清楚,是个穿粗布衣服的姑娘,不怎么说话,东西卖完就走……”
细微的流言,开始在坊市底层慢慢传开。
这一日,当穆倾城再次将几份“养元膏”卖给那摊主时,并未注意到,在坊市对面的一间茶楼雅间内,一道目光,正透过窗棂,若有所思地落在了她的身上。
那是一个穿着炼药师长袍、胸前绣着一尊药鼎徽记的老者。他看着穆倾城离去的背影,又看了看那摊主手中品相看似粗糙、却药香纯粹的药膏,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惊异。
“徒手处理药材,无炉炼制药膏?虽手法稚嫩,但这药力提纯之精粹,搭配之巧妙……火焰城何时出了这样的苗子?有趣,实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