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手刚搭在路先身上,就被路先躲了过去。
“可别,我这倒霉运气……”
他虽然悲伤,可是对同窗还饱含着质朴的祝福。
“那什么,别这样,我可等秀才公衣锦还乡呢!”
“你们可要考好了,我可还等着未来的宰相提携呢!”
“去你的,如此编排我们……”
盛纶和刘兆和对视一眼,相顾无言。
此时此刻,他们谁都不相信自己可以走到那一步。
说不得,这院试还过不了呢!
秀才能出多少,是看每个地区的实力的。
条件好的地方一批会多出几个,条件好的自然会少出。
因为秀才名额牵扯的方面不是一般的多,除了政治上的优待,还有赋税上的优待。
总要考虑当地的经济实力才可以。
“你们可别如此妄自菲薄,说不得这就考上了呢!”
路先虽然已经提前告别了这次的科考之路,可是他对留下的同窗还是饱含祝福。
他向大伙许下了蓝田再见的约定之后,就搭着车回了蓝田。
他们几人作伴,路上也不会孤单。
……
路先他们离开之后,院子难免变得空旷了许多。
盛纶和刘兆和他们读书更加努力了起来。
好不容易走到这一步,万一真的没有通过,那多可惜?
院试是童生试最难的一关。
他们都不愿意在这一步被涮了下来。
谁不知道早点考上秀才就可以早点走科举的下一步。
这种事情都是宁早不晚的。
杜良见他们勤勉,心中也格外满意,于是又拉着他们多加练题,除此之外,他也会在府城内参加一些宴会,拜会拜会过往的一些老朋友。
听刘兆和讲,老师这是探查内幕去了。
因为府试一般会由当地的学政主持。
而他们走科考之路的人凡事在谁主持科考的时候通过了考试,那就算是他们的门生。
盛纶这些学生就天然地打上了政治标签。
为了让这政治标签不白打,杜良也在做出自己的努力。
那就是去探查学政的喜好。
比如说这位学政若是喜欢论语,那有部分试题必然会和论语有关。
如果是学政和主考官喜欢《春秋》,那么经义题也会和《春秋》有关。
考试考的不仅仅是文采和学识。
有时候,这种信息也是关键。
毕竟考试考的基本上都是文字题,主观评价全凭考官的喜好。
在心灵经历了漫长的折磨之后,盛纶和他的同窗们终于进了考场之中。
当小吏举着贴着试题的木牌从盛纶面前有过的时候,他差点咬到了自己的舌头。
老师居然真的压中了题。
试题为一诗一赋,考官也算是剑走偏锋。
居然以《二京赋》为母题校考学子,端是剑走偏锋。
四书五经,不在其中,果真自主命题就是大气。
盛纶给主考官心中点了一个赞。
他其实并没有什么做诗的细胞,于是就按着平仄有序的顺序起了一首中规中矩的诗。
严格算起来,只算是词语的堆砌,自然算不得佳品。
可是他学做诗不过才一个多月,陈道之对这些风花雪月的事情不太热衷,盛纶也是跟着听之任之。
所以他也不是很懂诗。
说起来,能在考场上做出来一首诗,也算是不错了。
虽然这个腾挪改变了自己之前的草稿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