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个奇妙又好玩的事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王侯将相此起彼伏,前仆后继,有人开局一个碗,打下一片绚烂的江山;有人开局即巅峰,随后迅速滑向败亡的深渊。而日本皇室却是一个特例,它能占据权力巅峰,统治东瀛四岛,又能委曲求全,做一个受尽委屈刁难的吉祥物,苟延残喘。
奈良时代号称是日本皇权的巅峰时期,然而就在这所谓的巅峰,衰败的苗头已经出现。
前面我们介绍过,日本律令制朝廷的根基是公民公田制,其底层逻辑就是从我们中华文明中学来的那句经典: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具体实现公民公田制的办法就是班田制。
当时代的齿轮转到奈良时代的时候,日本大大小小的贵族和地方豪强、寺院等享有特权的群体,利用手中的权力多吃多占,巧取豪夺国家的公田,将其转变为自家私田。更有甚者,圈占国家的山林田泽开荒种地。这个情况日渐严重,直接造成国家公田日渐不足,班田制开始难以为继。再加上官员们贪污受贿,又靠公私出举(高利贷)盘剥压榨百姓,逼得他们为了活命,开始从口分田逃亡,原本的土地反而缺少人耕种,国家财政开始出现亏空……
律令制的根基开始出现裂痕,而此时《大宝律令》才不过颁布实施了十年而已!
为了应对这个糟糕的局面,元明朝廷不得不在712年颁布了《国郡司政绩考核三条法》,用来考核官员政绩,反腐倡廉。翌年又宣布废除公私出举(高利贷)的所有本金和利息,以减轻农民负担,还采取措施限制农民逃亡……凡此种种,让当时已经五十多岁的元明天皇苦不堪言。
元明天皇不同于她的姐姐兼婆婆持统天皇,她没有和丈夫共患难,征战的阅历,也缺少辅佐夫君执政的经验,更莫说要她自己主持朝政了。在登基之前,她不过是一个身居宫闱的皇子妃,也缺少杀伐决断的魄力。千头万绪的朝政,日理万机的生活,让她日渐力不从心,最终生出了让位的念头。
正常情况下,此时的首皇子已经十四五岁了,他老爹文武天皇就是十五岁的时候登基做的天皇,让位给首皇子应该是顺利成章的事情。可是元明很为难,原因嘛,就是我们之前说过的,首皇子体弱多病,无法承受繁重的理政这份工作,实在难以担当起执掌朝政的大任。近亲结婚害死人啊!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天无绝人之路”,还有句老话叫“活人不能让尿憋死”。于是元明朝的满朝文武在憋了很久之后,终于憋出一个办法:让元明的女儿冰高皇女接任天皇,继续为首皇子守护皇位!
于是,日本历史上最奇葩的一次皇位传承就这样出现了。
公元714年,首皇子元服,正式被立为太子,紧接着715年,首皇子的姑姑冰高皇女登基做了天皇,史称元正天皇!
元明和元正这对母女在日本历史上创造了至少三个第一:
元明天皇是第一个没有当过皇后却登基的女天皇;
元正天皇是第一个皇女正式登基的天皇;
元明和元正也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由母亲传位给女儿的母女天皇!
在深宫等待了几年的首皇子冒了个泡,做了太子,紧接着就要恭贺自己的姑姑登基做天皇。之后的几年里,他几乎没有再露过面。好吧,他后面的故事还很多,就让他再等等,稍后再出场吧!
元正登基的目的很明确:为首皇子守护皇位。虽然她是首皇子的姑姑,但是她的登基诏书中却将太子称为“我子”,这是真把太子当自己儿子看待了!
元正登基之后,照例是大赦天下,然后封赏群臣。我们的主角长屋王在这一波封赏中,被赐封正三位的官阶,仍然担任式部卿。随着官阶的提升,长屋王已然有资格在太政官中占有一席之地,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同时因为血缘的关系,自然而然地站对到皇族派一边了。
反观藤原氏这边,此时的藤原不比等是正二位,右大臣。但是,当时担任左大臣的石上麻吕在710年迁都时被留在了藤原京。所以,迁到平城京之后,在朝廷里藤原不比等就成为了核心人物。此时他的长子藤原武智麻吕也已经是从四位下的高官,虽然不能进入朝廷中枢,但是也有一定的实力了。
两派人实力不相上下,为了各自的利益,在朝堂上逐渐开始对立起来!总归大家都是体面人,也还维持着表面的和谐,没有撕破脸。就这样维持了几年的“和谐”,直到一场“鸡娃”,让形势发生了逆转……
我是风尘万里,一个爱看点历史的新人阿婆主,咱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