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临这时候确实迷茫。他能做什么?面对这个百废待兴的朝廷,流离失苦的生民,还有连年不断的战乱。死亡的人越来越多,这对他而言不再是一个数字。
汤若望引导福临和他说起他的心结,多尔衮如何压迫他们母子,甚至叫他们母子去死。
汤若望的声音很沉厚,循循善诱地问道:“那么皇上,您能为您可怜的母亲做些什么呢?她生养了您,她保护了您,您的身上寄托了她的梦想,天主会印鉴您的良心和良知。说出来,您能为她做些什么?您知道她在期待什么吗?”
他是受托而来,自然要不辱使命。这也是他会提起多尔衮的原因。
福临不知何时已经泪流满面,闭眼大叫道:“为了孝道,只要额娘高兴,孩儿愿意跟那个人成亲!只要额娘高兴!”
这时候他终于彻底歇了退婚的心思。额娘生养了他,保护了他,他得尽孝,他得报恩。这桩婚事他个人的意愿不重要了,这是他对额娘的报恩。
门外的苏麻喇姑听到了皇帝的哭喊,也泣不成声,想起之前的苦,眼泪簌簌的往下掉,手帕怎么也擦不尽。
反反复复,叫人揪心。如今太后才算是真正苦尽甘来了。
第二天早上,文鸳起床了。昨天晚上她没梦到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这会儿心情极好。她去佛堂求了两个平安符,一个给自己,一个给皇帝。
乾清宫里静悄悄的,文鸳进去便见到皇上面无表情地坐着,正在批改奏章。
见到她来,他竟罕见地笑不出来,仿佛没了心气儿。文鸳担心他魂儿是不是被吓跑了。
文鸳说:“皇上,我去求了两个平安符。这个你拿着,以后揣在身上,就不怕这些神神鬼鬼了。”
福临接过平安符轻轻摩挲,拉过她的手,将脸贴上去。他眨了眨眼睛,发现眼泪仿佛流尽了,干涩得发疼。“我会一直带着的。”
文鸳觉得他的睫毛太长了,弄得她的掌心很痒,笑着甩开了手。她发现桌上还有一个铁十字,疑惑地问道:“这是什么?”
“这是神父汤若望给的十字架。”
文鸳还看到铁十字上有个男人被绑着,脑袋都垂下来了,好像已经死了。瞧着太过压抑和奇怪,她不感兴趣地丢回去了。
福临努力高兴起来,呼出一口气。“今天我陪你玩什么好?”
文鸳摇了摇头,笑眯眯地说:“今天不玩了。你眼睛又红又肿的,脸色也差,批完奏章好好休息吧。”
“让人到乾清宫给你演戏好不好?”
他自己已不高兴到了极致,但又想让她高兴。以前福临最不耐烦的就是陪额娘听戏,现在又不一样了。
文鸳眼睛一亮,快快点了点头。“好!”
自从上次被太后请去了慈宁宫听了一出《琵琶记》,文鸳就没看戏了,心里还想得很呢。
福临叫吴良辅去把戏班叫来乾清宫,文鸳让他们演什么就演什么。
他在一边陪着听,用尽全力让自己维持在高兴的情绪中。
文鸳粗枝大叶,并不是心思敏感之人,半点也没察觉。她乐呵呵地看了一下午还意犹未尽。

有话说:下面解释几个问题:
1.这一卷基调问题:《少年天子》的设定和基调就是这样,皇宫很压抑病态,每个人都不太正常(抠鼻)。不仅没有升级打怪的爽感,还会让人越看越心情低落。因为我是写这个电视剧的同人,很多事件和情绪都是故事里面自带的。所以可能大家有时候看着也会压抑。感兴趣的姐妹可以去看看《少年天子》,剧是好剧,就是让人看着不太痛快。
2.福临性格上的问题:《少年天子》皇帝的性格就是这样,幼稚、仁厚、胆小,自我。一般我写电视剧同人男主的话,我会尽量还原他的人设,在此基础上再开始创作,而不想只是套了一个电视剧形象的壳子,里面却是别人的灵魂。这是我个人认为我在同人创作的时候应该坚持的原则。所以可能大家也会觉得他似乎有时候很没用,这也是和其他几卷的男主很不同的点。
3.婚事反复,退婚不成功问题:看到有评论说他的婚事老是反反复复,让人希望又失望。其实他不可能成功,这是他掌权的时间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决定的。但是不论是历史还是剧情中,他都不愿意和博尔济吉特氏成婚。所以婚事从2月推到6月,6月推到8月,8月的时候他又做了过分的事情要推辞。这个既是历史上的记载,在剧情中郑亲王的台词也是这么反映,我只是把这个过程完整地写出来了。如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