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语文课代表带你爱上古诗文言文
本书标签: 现代  人设会崩  写作指导     

《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语文课代表带你爱上古诗文言文

终于不用再发存稿了。

没错,我是个活人。

我回来了。

MD。

内宿生的生活太他妈变态了。

打个比方。

最后一节课是美术课。

我后面那个人在和他的同桌一起玩。

然后我就闻到了一股臭味。

我回头一看,好家伙。

我后面那个人在和他的同桌烧头发玩。

没错,你没看错就是烧头发。

拿着个打火机来烧。

…………

无语死了。

这tmd还不是最严重的。

还有更弱智的。

我真是不想管了。

奈何他们就是一个两个往我枪口上撞啊。

唉。

我抬头望天,却只望到天花板。

我低头看地,却只看到水泥地。

这年头,连个干净的天空都没有了。

就只能从一些远古时期的诗来看看以前的生活了。

客官来了啊喂。

正月十五夜

朝代:唐 作者: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秾”读作:nong(二声)

“吾”读作:wu(二声),不是读作三声啊。

之前看《天官》的时候老混淆,被人好生嘲笑了一回。

话说这个作者的名字还真是有才。

但凡他的“味”的“口”再多一横都没有这种感觉了。

好吧,其实是我想多了。

古代的味道其实和我们现在的味道理解的意思不一样。

我们现在的是味蕾上的感觉。

古代是关于什么修仙之类的。

就是感觉到了那种道家思想。

感就到了你就能飞升成仙了。

“狗狗要飞上天空喽。”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开个玩笑。

之前老是被汪汪队这一段洗脑,都成肌肉记忆了。

康康这一段的译文。

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看看这盛唐时期。

话说我之前百度了下。

原来这个苏味道是武则天时期的人。

莫名想起一部漫画。

《女帝的后宫》

…………………………

不要骂我。

狗头保命。

之前刷《遇蛇》的时候,评论区出现大量一批祖安人。

好家伙,那怼得我心惊肉跳的。

还好还好,我没插一脚进去。

现在都有点怕了。

唉。

又是叹气的一天。

等等我又跑题了!

操,我这是歪楼到哪里去了呀?

回归一波走起。

兄弟们,干了这首诗。

我这回可是搜出了点儿大料。

先说完这首诗再放出来看。

第1句首联。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这句诗描写了唐朝时元宵节晚上的时候灯火通明的绚烂景象。

这一点逮在古代可是着实难得的。

举个例子。

还是我们内宿生这群猴子。

我们这帮人,周日到周四晚上都得乖乖困在宿舍里,不能出声不能吵,不能讲话睡不着。

所以到了我们周五周六晚上可不得好好通宵一回?

这唐朝更是了。

只有国定节假日才能出来通宵玩一玩,其他时候都是有宵禁的。【高门大户当我没说,皇亲国戚侯王贵族可不得是有特权的嘛】。

所以在元宵节这天的晚上,大家大多数都放飞自我了。

“来吧,兄弟们,约吗?”

这句话就是他们当时的真实写照。

不要想太污。

我很纯洁的。

中间两联是关于当时场景的写真。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你们可以将它理解为:灵魂作品。

意思跟灵魂画手差不多了。

懂的都懂。

想想那万人空巷的样子,个个摩肩接踵,挥汗如雨。

一眼望过去,黑压压的人头不是乌云,胜似乌云。

得多壮观啊。

也得亏唐朝这么多人,而且还是武则天那个时期。

学过历史的都知道武则天是个啥样的人了,我也就不多废话了。

下一联走起。

尾联:“今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说的和上面那里的有一点点出入。

大概就是今天晚上没有消息,大家尽情的玩耍。

至于时间,哎哟我去,您老走慢点儿吧,我们好不容易能玩一回,您就甭催了。

上天啊,你就迟点儿亮吧。

至少让我们欢欢喜喜的过了今夜吧。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

当然,里面包含着我夸张的手法。

就是这么着了。

开始发送我的压轴大文了。

这次是粘贴复制。

因为我发现如果我截屏发下来的话,虽然能省一些时间,但是那样的话我很容易会把照片忘记,然后把它删了,你们就看不见了。

大家也不要说我水字数啊。

我到这里其实是已经有1600多字数了的。

野史一二事走起。

苏味道卒后葬栾城西北9公里,即今之栾城苏邱村。苏味道有四个儿子,老大、老三、老四都“子承父业”做了官,只有老二与众不同。这个老二叫做苏份,苏味道死后,苏份就在眉山县(现在的四川眉山市东坡区)娶妻生子,“自是眉州始有苏氏”。

  苏份的第九代子孙里出了个苏洵,苏洵的二儿子叫苏轼,三儿子叫苏辙(苏洵的长女是八娘),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三苏”。

  对于祖籍栾城,“三苏”一直念念不忘,他们在文章、诗词、书画上经常署名为“赵郡苏洵”、“赵郡苏轼”等;苏辙被朝廷授予“栾城县开国伯”,他的作品集叫《栾城集》;苏东坡的墓志铭上写道“苏自栾城,西宅于眉”。

  今天,在四川眉山三苏祠启贤堂内,还供奉着眉山苏氏始祖——唐凤阁鸾台平章事苏味道的画像。

看懂了吗?

没看懂的解释一下。

苏味道其实就是苏轼苏轼和苏洵他们的祖宗。

这回可真不是八竿子才打得着的亲戚了,而是族谱上明晃晃顶着的呢。

我只恨上天没有赋予我一个优秀的祖宗。

然后把YYDS的基因遗传到我身上。

好吧,其实是我酸了。

然后就没了啊。

我就只找到了这么一个大料。

好吧,其实他不大。

【咦,怎么有一种奇怪的感觉?】

补了一些之前欠下的图片,剩下的下次再补。

上一章 《庖丁解牛》庄周 语文课代表带你爱上古诗文言文最新章节 下一章 《和长孙秘监七夕》任希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