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那时花起也花落
本书标签: 校园  双向暗恋  青春校园 

那时花起也花落

那时花起也花落

程家座落于冬门的最东部。程诺上小学的时候,程母不知是如何的突发奇想,将程诺送到距家三四千米的第四小学。后来半学期结束,程诺向程母反映学校的桌椅质量太差,都是木头的,满桌全是窟窿,写卷子一扎一个洞。程母一听,倒也深思熟虑了好几天。最后顾及到离家太远,还是近一些的好。便让程诺转学到距家不过一千米的第一小学。

程父倒也同意,说如此最好。这样上放学容易接送。于是再开学,程诺便转去了市一小。谁知刚去的第一天就闹了笑话。程诺那时太小,尚不知学校的所有规矩,自然也忘记了课间只有十分钟的休息时间。在外玩耍,见学校四周都有栏杆围绕,红色的尖头伫立在那里一动不动。程诺好动,心想着定要攀出栏杆才肯方休。于是纵身一跃,跳出了校园。天知道铃声怎会在此刻响起。不能从正门进,所以只得依照方才的法子再翻一次。一个猝不及防,右胳膊的腋下便挨了一扎。那一下果真刺的厉害。程诺跳下来后,右胳膊疼痛万分。眼见腋下的肉已被针尖刺穿,鲜血全然涌出,衣服也被划了个大洞。程诺蹲在地上,捂着伤口嚎啕大哭。经同学禀报,程诺才被老师和程母带去了医院,伴随着惨痛的哀嚎艰难地缝了六针。

自那以后,程诺再也不会做出这等囧事。但在校园内,凡是看见栅栏程诺都忍不住要踢上一脚,就当作是报复。然此事也成为了全校学生的警戒,以程诺的事情为题材写了篇报告,校领导在间操期间全校公布,好在没有提及人名,只是叫大家引以为戒。那时程诺尚不知何为荣辱,自然也没有当作自己是被批评者那样难为情。而他曾经抛弃的第四小学。竟在程诺走后,全校都换上了崭新的桌椅,并改名为志诚小学。那名字听起来,自是比“一小”要高端得多。

那时程诺的家里,还没有一台像样的电脑。以至于程诺小学二年级,都不知道游戏究竟为何物。三年级,家里来了一台老式的大屁股电脑。程母顾及程诺的视力,偶尔只会在双休日让程诺玩上少许。倒是程母,自从有了电脑之后便整日坐在电脑前观看电视剧。后又不知是错点了哪个当红的网站,被推荐人所洗脑,订购了大量古书回来要求程诺背诵。程诺本能的以为,即是古书,当然少不了《三国》、《西游》。可是打开箱子一看,幻想瞬时变成泡影。那里所罗列的,皆为四书五经。程母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并要求程诺先背诵《论语》。那种要求是被强迫的,程诺自是不愿。但到底没有反驳的理由,所以只得硬着头皮念起了“学而时习之”。那般的百无聊赖,枯燥无味,却让程诺一直坚持背诵了两年。五年级的时候,程诺才刚背到颜渊第十二章。突破第十章以后,那古文倒是不好背诵起来。要么绕嘴难读,要么长篇大论。总之那时的程诺早就有了想要放弃的念头。可是程母哪能应允,总是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片面道理来告诫程诺。那时程诺也渐渐长大,学会了反驳。每每如此,他总是不忘对母亲说:“我现在已是拿下了半部,已经可以统治天下了。那是不是等到我全部背诵下来时,就可以统治地球了呢?”

六年级的时候,整部《论语》算是已经大功告成。程诺自是兴奋了不少。可美好总是稍纵即逝。没几天,程母便又要求程诺背诵《道德经》,说是读过老子的人善于经商。程父是个铁路职工,一年只有半年在家。对于学习,程父向来不会过问,以至于程诺一心想找一个诉苦的人都没有。所以又只得在程母的强迫下,咿呀念起“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经》全文一共八十一句话,每句话最短仅有二十四个字,而最长则可长达到一二百字。不过经历了《论语》的训练,程诺的记忆力自是不容小觑。也因此,这似长不长的八十一句《道德经》,便仅用了一个假期就将其突破。但那并不能终止。背完《道德经》后,程诺又在程母的强迫下拿起《大学》,念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清明,在止于至善……”

等程诺再稍大些,程母便就不再时常提及背诵之事。只是偶尔在闲暇时用来温习。程母说剩下的《中庸》,《孟子》,就留得程诺日后再背。若是学以致用,那么时至今日,程诺肚子里的墨水,被《论语》,《道德经》,《大学》和几百首唐诗宋词所容纳,便也是够了。

后来程诺回想起曾经,回忆起自己苦涩的童年。心知其他孩子的童年,要么是风筝,要么是林荫草坪,要么是旋转木马,要么是枪洋大炮。而自己呢,则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亦或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要么,还可能是笔墨纸砚,刀光血影。

早在程诺五岁的时候,程母就买来了简易的汉字图片张贴在墙上。很早就教程诺识字。那时的程诺总是不经意的将“姥姥”念成三声的“脑脑”,将“莲花”念成“黏花”。久而久之,程母便没了耐心,叫程诺将其写在纸上。还特意到楼下的超市买了几本田子方格。程诺写完以后交给程母检查。程母一看便大为不悦,嫌程诺写的奇丑无比。从那以后,程母就开始督促程诺练字。

程诺练字的启蒙老师即是程父。程父的字虽算不上清新秀丽,但倒也工整耐看。字里行间中也流露着起笔运笔的基础功底。练字的开始,自是少不了对笔画的精心刻画,从点横竖撇捺到横折竖弯钩。不过程诺有个毛病,就是总喜欢在练字时将头狠低,恨不得把脸贴在纸上。程母担心程诺的视力会因此下降,于是便想出一个下下之策,将从程诺祖父家里拿来的大粗麻绳挂在衣服架上,再做一个类似上吊一般的圆圈套在程诺的脖子上。那架势,若是来了个远方亲戚不知,真会以为那是一个蓄谋已久的凶案现场。程诺见那麻绳上面有着数不尽的小刺,便再不敢低头。但是每次从阳台上练完字出来,脖子上都会有一个厚重的红圈,和常带枷锁后留下的痕迹一样。

这样的法子也就坚持了不到一年。自打程诺做了扁桃体手术以后,程母便将这法子除掉。但练字却始终没有停止。小学三年级以前,程诺所练的都只是铅笔字。后来四年级拜师学艺,便开始执起钢笔练字。六年级为止,程诺的毛笔字也已是修炼了楷书和隶书两种字体。正待学习行书,只可惜时间不足,尚未练成。但经历了八年的练习,程诺但凡只要一提笔作字,便是秀丽,优雅无比。

刀光血影乃是程诺的兴趣所在。四岁时,程诺被86版《西游记》中法力无边的孙猴子所吸引。自然也不难看见孙悟空为保唐僧取经而动用武力斩除妖魔。但归根结底,《西游记》也仅仅只是一部神话小说,武打的片段细数起来并不是很多。不过自《西游记》以后,程诺便看起《杨门虎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多部连续剧。那是真真实实的举起长矛,在沙场作战的情景。有着一种“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气势。程诺的向往,便也在那时兴起。

程诺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不知怎的学校突然实行起来校讯通。就是把所有家长的手机号汇集一起,然后用一条短信便可以把班上的情况让家长们得知。短信的内容无外乎也就是成绩,作业和课堂表现。程母是极要面子的人,自尊心极强。她自是不愿看见儿子在校讯通上有被公开批评的时候。于是从那时起,程诺作业的每一道题都要经过程母检查。这样程母才能放心。程诺的课堂表现和成绩程母倒也放心,只是这作业,即使是操碎了心,也只能是力不从心。将试卷握在手中,静静的观望了许久。那白纸黑字都已经认得她了,可她却还未揣测出题意。于是,程母只得抽出时间,在电脑上一字一句的查询。目的,自是确保程诺的作业万无一失。

一日,程诺的卷子最后有一道压轴题。而那题却偏是用电脑怎样都查不到的。程母心急,坐在转椅上约有两三个钟头。程诺倒是不急,待在房间里看书。晚上十点,程母将程诺叫到厅房,说:“这题是实在查不到了,你明天去学校听老师讲吧。就一道题,应该不会被发校讯通吧。”

“哦。”程诺合上卷子,正想转身离去。忽听程母说:“等一下,回来!”程诺便又转身,凑到母亲旁边。只见程母打开网页的收藏夹,随即点了一下。然后在电脑中央便弹出了优酷视频。缓冲半晌后,屏幕上竟出现了一个人举起弯弓的景象。随后乐曲响起,那视频里顿时切换出几匹骏马在草原上奔驰。这是片头曲,程诺心知这应当是一部电视剧。于是便看屏幕四周,只见一个小角落处写着“射雕英雄传之铁血丹心”。他轻声默念了几遍。又问母亲,说:“这是什么?”

程母盯着屏幕,眼睛不眨说:“这是经典,我也好久没看了。”

程诺点点头。随即又伸手指了指“铁血丹心”,问:“那这是什么意思?”

“83版射雕英雄传共被划分成了三个部分。现在看的是第一部分。还有第二部分东邪西毒和第三部分华山论剑。”

“为什么会拍这部戏呢?”程诺问。

“不是为何。这是由金庸先生所写的武侠小说改编而成。这部作品贯通世界,曾被译成诸多语言。后被拍成电视剧,经演员的真情扮演,使其灵活了许多。不信你挨家挨户问问,看看这部作品是不是已经达到了家喻户晓的境界。”

“可是1983年,到今天2011年,会不会太久了呢?”

“是久。但是经典。”

程诺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并坐在沙发上观看。一个晚上下来,他倒是看了两集。那时,程诺无法知道,这不经意间看起的《射雕英雄传》会成为他读书和写作的启蒙。更不知道他会一直坚持,直到把金庸的作品全部读完。

程诺是自小与文字结缘的。在家乡发展缓慢的那几年里,全市仅有一个书店。自打程诺识字起,他便只喜欢往书店里钻。小时候他知道的不多,印象里全部都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情景。进了书店,他也只知道翻看《西游记》。插图版,注音版的全部浏览。后来等程诺稍微长大,他便喜欢上了古今中外的许多名著。但是穷乡僻壤,许多程诺想看的书书店里都没有。但好在网络时代的发展,叫程诺有机会通过网络购买。那几年里,程诺家中的书可谓是与日俱增。程父程母倒也不管,认为程诺只要读书便好。无论是闲书还是益书,总比成天打游戏强得多。所以程诺倒是无拘无束,成天以读书为主然后乐此不疲。程母什么书都不禁止,倒也反感程诺没日没夜捧读武侠小说。而程诺倒不以为然,从《飞狐外传》一直看到《鸳鸯刀》,再读古龙和梁羽生。虽说的确与时代脱节,但是程诺并不觉得这有什么。然而为了跟随潮流,他倒也会去读读唐家三少南派三叔。但是相比之下,自然比读金庸等人的作品要少了许多。

程诺一直把书当作是自己的一种依赖,除了家之外,书便也是他的一个归宿,第二个驿站。就好像一个千疮百孔的人,需要一份稳定的灵魂方能治愈。渐渐的他便开始讨厌起语文课本,认为那是一种硬式,毫无生趣。每每放学回家,他总要扔下书包,然后捧起《神雕侠侣》来翻阅一二。长久以来,程诺由于分心的缘故成绩下降了许多。为此,程母总要磨破嘴皮苦口婆心地劝程诺说:

“少看些吧!毕业以后有的是时间去看。”

每每如此,程诺也有了少许的反感。后来也不在对话时看着母亲,直接头也不抬,面不改色的反驳,说:

“课本都是屁书,是毕业以后就再也没用的书。而我看的,则是思想与灵魂交织在一起能够受益匪浅的书。应试教育这么发展下去,难道您也想让我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若真如此,倒不如直接拉我出去枪毙,那还痛快些!”

程诺的叛逆心理,往往都局限于书上。谁若是敢反对他,他便犹如挣脱缰绳的野马一般暴躁。因此,程母见反复强调不见起色,便再不去提及。

俗话说,小孩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话完全狗屁不通。但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天赋,加之后天所学习的东西,确确实实会给他后天带来关键性的影响。就好比说这东西别人都不会,就你会,那遇到事了,就得你上。

程诺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一天下午,班主任王诗颖拿着一张卷子回来。等铃声结束后对大家说:“六年级的语文模拟试卷出来了,压轴题考倒一片学生。我来问问,看看你们谁答得上来?”

王诗颖咳咳嗓子,故弄玄虚地问道:“第一题,“学而不思则罔”,下一句是什么?”

半晌,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都大眼瞪小眼瞅着彼此,谁也举不手。王诗颖用眼光扫过片刻后,觉得一切都好似在意料之中,倒也淡然地说:

“没有一个人会吗?”

同学们都摇摇头,示意着老师真的没有。王诗颖见学生们一脸茫然,只得无奈地低下头预计着要念下一题,欲从下一题中找寻希望。这时,忽听一个声音坚定地说:“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为政第二。”

王诗颖皱了皱眉,抬起头一看,竟是站在后排的程诺。王诗颖以为,这一次的回答也许只是巧合,便又拎起卷子,问:“那“岁寒”下一句是什么?”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程诺自信地说。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愿闻子之志?”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一语音了,王诗颖伸出手向下挥了两下,示意程诺坐下。待程诺就座后,掌声如雷贯耳的响起。于是从那以后,凡是与古文亦或是文学有关的知识全部都交给程诺解答。现在的程诺回忆起当年自己的太过于张扬,心知此事是好事也是坏事。因为那次事情过后,学校便下达了一个任务。也就是程诺与此事产生瓜葛以后,才会使程诺的日后变得非比寻常。

一个午后,王诗颖拿着一张单子进班,对大家说:“眼下有一个全市语文知识竞赛的机会,无论是谁参加都相当是一次历练。学校会发下提纲,供参赛者复习。你们,有谁想参加吗?”

无人自告奋勇。

于是王诗颖又说:“你们可以相互推荐?”

霎时,班上沸腾一片。然后,异口同声的“程诺”便是解决了此事。

上一章 那时花起也花落 那时花起也花落最新章节 下一章 那时花起也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