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借鉴。)
一
我是在母亲去世后的第一个春天,才真正看见白玫瑰的。此前,它们在我眼里只是花店里一排排被塑料纸裹紧的“商品”,以“纯洁”“无瑕”“婚礼用花”之类的标签沉默地站立。可那年三月,我抱着骨灰盒回到老宅,推开木门,却看见院墙脚下那株母亲亲手栽的老玫瑰第一次开满了白花。不是雪一样的亮白,而是带着一点牙黄的、骨瓷般的哑光。风一吹,花瓣像轻微裂开的釉片,露出底下纤细的脉络。那一刻,我忽然明白:白玫瑰并非“白”,它只是把所有颜色都折叠进自己的内部,只留下光的回声。
二
母亲生前并不以花言志。她种玫瑰,纯粹因为它们“经得起折腾”。父亲离家之后,她一个人拖水管、剪枝、捉虫,手上裂口渗出的血珠滴在花刺上,像给枝条点了一颗朱砂。我读大学那年,她把玫瑰剪得只剩齐腰高,说“重剪才肯发新枝”。后来我在异地收到她寄来的照片:玫瑰第一次开出深红,像一簇不肯熄灭的火。她在背面写:红得有点俗气,但俗气让人想活下去。而如今,火熄了,老玫瑰却开成了白色,仿佛替她把烧尽的灰烬重新举过头顶。
三
我开始每天给那株玫瑰浇水,像在完成一场无人监考的补考。花却不懂人事,自顾自地落。第一朵落花掉在门槛上,我捡起来夹进书里;第二朵掉进洗碗池,被漩涡卷得打转;第三朵卡在排水沟的铁栅上,沾了污泥,像一封在途中被雨水打湿的旧信。我蹲下去想把它捞起,却看到花瓣边缘已经透明,像一块即将融化的冰。原来白玫瑰并不“凋零”,它只是把“白”一点点还给空气,直至自身变得像一张被水洇湿的纸,最终与泥土的深色融为一体。这个过程安静得近乎残酷——残酷在于它不需要观众,也拒绝挽留。
四
四月的一个傍晚,我抱着修枝剪站在树下,忽然听见墙外有人说话。是一个小女孩和她的母亲。女孩问:“为什么这株玫瑰没有刺?”母亲回答:“因为白玫瑰天生是送人的,要温柔一点。”我低头看,才发现老玫瑰下半部枝条光溜溜的,刺早在多年风雨里剥落殆尽。那一瞬间,我几乎落下泪来:母亲当年用鲜血喂养的刺,竟先于她而老去。温柔原来不是天性,而是伤口在时间里的结痂,是一次又一次“算了”之后,枝条选择的光滑。
五
我决定把玫瑰剪下一枝,带去墓园。没有花泥,我就把矿泉水瓶剪成两半,盛满水,再将花枝斜插进去。公车一路颠簸,瓶里的水晃出来,打湿了我的裤脚。墓地在城市北郊,新铺的草皮像一块过于平整的绿毯,母亲的墓碑嵌在其中,像一枚小小的白键。我把玫瑰放在碑前,才发现旁边已经有一束——同样的白玫瑰,花瓣边缘同样带着牙黄。花束里夹着一张卡片,是父亲工整的字迹:对不起,来晚了。我抬头四望,远处一个穿黑色风衣的背影正穿过柏树林,步伐很快,像急于逃离一场迟到多年的审判。我没有追。两束白玫瑰并肩站在风里,像两个被迫和解的旧日敌人,也像一对终于相认的兄妹。
六
回程路上,我经过一家婚纱店。橱窗里,模特穿着缎面鱼尾裙,手里捧着一束喷了香水的白玫瑰。店员正在给花瓣喷水,细小水珠挂在上面,像人造的晨露。我忽然想起母亲说过的话:“花最怕喷水,会烂得快。”果然,橱窗里的玫瑰边缘已微微发黑,却仍摆出永恒的姿态。那一刻,我第一次对“假”生出怜悯:它们被剥夺了凋零的权利,也因此永远无法完成真正的盛开。
七
五月初,玫瑰进入第二轮花期。老枝条上冒出许多新芽,颜色却是淡粉。我大惊失色,以为自己浇错了肥料。园艺论坛里说,这是“返祖现象”,老玫瑰在生命后期常会出现花色变异。我看着那些粉色的骨朵,像看见母亲年轻时夹在日记本里的干花——同样带着羞涩的绯红。原来时间不仅能让人褪色,也能让人重新学会脸红。某天清晨,我剪下一朵半开的粉玫瑰,插在母亲留下的白瓷茶杯里。阳光穿过花瓣,落在桌面上,投下一枚淡红的小月亮。我突然意识到:白玫瑰并非死于变白,它只是把颜色借给了岁月,而岁月终究会还回来——以另一种方式,在另一个春天。
八
六月,玫瑰停止开花,开始长果。小小的蔷薇果由青转橙,像挂满枝头的迷你灯笼。我摘下一颗,切开,里面是一撮毛茸茸的籽。母亲曾说,玫瑰籽可以榨油,也能种,但“十颗里未必有一颗肯发芽”。我把籽埋进花盆,放在窗台。七月暴雨,八月酷暑,九月台风,花盆始终沉默。十月的一个早晨,我发现泥土表面裂开一道细缝,一粒嫩绿的籽壳顶着黑土,像婴儿顶开产道的黑暗。我蹲在地上,忽然哭得不能自已——原来母亲从未离开,她只是把自己拆成更小的单位,以更慢的速度回来。
九
冬天来临前,我把老玫瑰的主干用草绳缠紧,怕它冻裂。缠到一半,手被绳上的倒刺划破,血珠渗进草绳,瞬间被吸收。我愣住:三十年前,母亲的手也曾在这里流血;三十年后,同样的位置,同样的痛感。玫瑰树下的泥土,因此带着两代女人的铁锈味,却依旧开出无辜的白花。我终于明白,所谓血脉,不过是疼痛在时间里的一次次回环,而白玫瑰是它的信使——用极轻的花瓣,传递极重的讯息。
十
第二年的清明,我没有再去墓园。我剪下五朵白玫瑰,两朵放在父亲门口,三朵带去福利院。那天阳光很好,孩子们把花瓣一片片撕下,放进水盆,看它们像小船一样漂。一个小女孩问我:“阿姨,为什么你的花不香?”我摸摸她的头:“因为它们把香藏起来了,要你自己去闻。”女孩把鼻子凑近花心,忽然笑:“我闻到了雪的味道!”我也笑,却背过身擦掉眼泪。雪是没有味道的,可她知道,我知道,白玫瑰也知道。
十一
夜里,我独自坐在院中。老玫瑰的枝条在月光下像一幅银线绣成的骨骼。没有风,花瓣却轻轻抖动,仿佛内部藏着一颗小小的心脏。我伸手触碰,冰冷,却又在指尖留下一点潮润。那一刻,我终于愿意承认:白玫瑰从来不是母亲,也不是我,它是我们之间的空白,是失去之后才得以显现的形状。它用一整年的花、落、果、芽,教会我一件事——
失去并非掏空,而是让渡。母亲把她的时间让渡给玫瑰,玫瑰把它的颜色让渡给泥土,泥土把它的养分让渡给新的籽,新的籽把它的绿让渡给我。而我,把眼泪让渡给夜晚,把夜晚让渡给黎明,把黎明让渡给又一次无可避免的盛开。
白玫瑰仍站在那里,像一盏不肯熄灭的灯。它不照亮任何道路,只照亮灯下的我:一个终于学会在空白里坐下,并承认空白本身即是花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