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皇后虽然面上这样说可出去的时候脸色还是好看不起来。
她永华再怎么说也是一个女娘,那个武南公世子也着实没有规矩了些。
身边的秋尚宫办完事情回来也只能劝。
“娘娘不是一直让人盯着查着,都说那世子爷是个顶顶好的,不仅做事周全就连身边也是干净的,谁家郎君到了这个年纪没有个通房妾室,偏偏这位世子爷就对咱们娘娘上了心。”
上了心又如何,就跟于永华说的那样。
谁清楚,那个武南公世子是不是看上了永华长公主的身份用来打消陛下的怀疑。
这个世上有时候这利用谁是真的说不清楚,但是需要陛下点头也是一回事。
秋尚宫知道他们娘娘对陛下有些心结,可现在还真不是想这个的时候。
为了他们娘娘好自是要委屈求全一些。
于皇后不禁有些冷笑。
“最近陛下可还是去容妃那里吗。”
自从上次之后又热乎起来了。
秋尚宫虽然知道说出来会让他们娘娘心绪不佳但还是说了出来。
“不过是个伺候人的玩意罢了娘娘不用往心里去,到底太子的位置还是撼动不了的。”
于皇后手指不断在一边茶盏上敲着。
“明日请陛下来这一趟。”
秋尚宫有些错愕:“娘娘的意思是亲自给陛下说。”
陛下多疑,只有把所有的一切摆在他面前了他才会相信。
于皇后也是怕那两个孩子再折腾出一些别的事情,到时候可就难办了。
还不如给陛下提个醒。
虽然这也是个好办法可陛下之前分明就是……
“奴就是怕陛下疑心上了娘娘和太子。”
于皇后突然笑了起来:“这些年难道疑心的还少吗,我也不怕什么了。”
娘娘过得艰难,他们做奴婢的心里如何能不心疼啊。
于皇后之前也有过幻想,还以为文景帝对他们的儿子应该是颇为看重,就算是他们之间没有了什么情意可到底儿子在这里。
再狠能对自己儿子下手?
事实证明都是她想多了,原来有些人真的可以狠下这个心肠。
“行了,你就去请吧,就说太子大婚有些事情需要陛下定夺。”
秋尚宫闻言接着出去办了。
文景帝就算是再不喜欢皇后,到底皇后这些年毫无行差踏错甚至于在外名声也是极好。
面子不能不给。
也不过是刚过了午膳的功夫。
皇后仁慈想着两仪殿外站着那么多宫人。
天气也越来越冷了干脆就留了两个小太监守在外头。
皇后的寝殿一般人也不敢随意过来叨扰。
文景帝也没让人通报干脆直接走了进去。
殿内也没有几个人伺候。
倒是皇后一身素衣,在塌上缝着些什么就算是文景帝来了都没注意到。
还是一边秋尚宫瞧见了立马拜了下来。
“下官给陛下请安。”
于皇后也是一脸惊讶的样子不过很快又换上了柔和的面容。
“陛下。”
文景帝托住了于皇后的手:“行了,我们夫妻之间不用这么多礼这是做什么呢,这么认真。”
于皇后展开了手里的东西:“想着天气逐渐冷下来了,陛下的大氅往日穿着里面总会有些不舒服,所以臣妾就在里面加一层衬布这样陛下再穿的时候总会舒坦些。”
文景帝叹了一口气:“皇后有心了。”
于皇后挥了挥手底下人识趣的端了茶盏来:“这是山楂茶,每次陛下去容妃那里总会用的多一些,喝点会舒服,臣妾还让人在里面放了梅子。”
这梅子之类的都是女子喜欢的,身为帝王如此难免有些小家子气,也只有皇后才知道他的喜好了。
文景帝也很给面子的喝了一盏。
“皇后说今日里是为了太子大婚的事情。”
于皇后展颜:“是啊,不知不觉太子也到了成亲的时候了,臣妾有时候都不免想臣妾是不是真的老了,总是担心孩子的。”
文景帝难得的安慰了皇后两句不过听没听进去也只有皇后自己知道了。
“说起来,定王也到了年纪了,想必容妃已经跟陛下提过了还是要尽早筹备起来才行不能把孩子给耽误了你。”
容妃确实是提过了一女子文景帝还在考虑。
“不着急先将太子的婚事弄过去才好。”
文景帝倒是主动提起了永华的事情:“朕怎么听说永华从张家回来就病了。”
于皇后压下来眼角的愁绪:“还不是那张家二娘子,着实有些没有规矩,永华这孩子被臣妾宠坏了一点委屈都受不了这才病了一场。”
不过是个臣女,张家自从大爷去世之后也没有出过什么人才。
敢犯上?
于皇后赶紧拿了茶盏顺气:“陛下不用如此,臣妾已经训斥过了。”
文景帝素来最疼爱的就是永华,即此又让人赏赐了许多东西下去。
“说起来,永华这孩子也上了年纪了,陛下可有觉得合适的。”
文景帝看了一眼皇后确定她脸上没有什么别的表情才开口:“皇后有什么好的看法。”
“臣妾就永华这一个女儿,就是被臣妾给宠坏了,臣妾也没有什么别的要求只要是对永华好,能够护着她臣妾也就心满意足了,最好是能在京城里,还能让臣妾时时刻刻见着。”
文景帝也是这样想的。
既然跟边蜀的联姻泡汤了,那就让乖女留在京城里。
乖女是祥瑞,钦天监也说了只要是乖女在大禹国运就会万世永昌。
“这件事情朕自会放在心上,永华也是朕疼在手心里的,无论如何要挑一个稳妥的。”
于皇后听了这话直接撩起了裙摆跪了下去。
“陛下,臣妾今日是要同您请罪的。”
文景帝眯了一双眼睛:“皇后何必如此,起来说话就是。”
于皇后面色哀愁,丝毫没后要站起来回话的意思:“臣妾有罪,没能教育好帝姬,倒是让自己寻了一门心悦的,还请陛下责罚。”
永华有了心悦的,文景帝还是第一次听说。
“永华难不成是瞧上了谁家的公子。”
“回陛下的话,那人是武南公世子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