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数据风暴与柳莲二的困惑
回到神奈川的福利院,星野汐的生活似乎恢复了之前的节奏。与幸村和真田的网球聚会成了常态。她的球技在两位未来巨头的“陪练”下飞速成长,虽然依旧没有固定风格,但那神出鬼没的预判和效率至上的回球方式,常常让真田气得跳脚却又无可奈何,让幸村的笑意越发深邃难测。
然而,星野汐的注意力并不仅仅局限于球场。
福利院的公共阅览室有一台老旧但还能联网的电脑。对于曾经是顶尖黑客的林星晚来说,这简陋的设备足以成为她连接世界、汲取信息的窗口。她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这个世界的知识,尤其是与网球相关的一切:运动生理学、生物力学、营养学、甚至材料科学——一切能为提升网球表现服务的领域。
她开始系统性地整理观察到的数据。不仅仅是幸村和真田的,还有街头球场其他业余爱好者,甚至电视转播里的职业选手。她的大脑就像一台生物超级计算机,不断录入、分析、建模。
她开始在她的素描本上写写画画,不再是涂鸦,而是各种复杂的数据图表、力学分析图、肌肉运动轨迹模拟、甚至还有基于概率论的落点预测模型。那些密密麻麻的符号和公式,与她那精致可爱的外表形成了诡异又迷人的反差。
这一切,自然引起了另一个人的注意。
柳莲二,立海大附属小学部同样以数据闻名的少年。他早就从好友幸村和真田那里听说了“星野汐”这个名字,知道她是一个“很有趣”、“看不透”的小女孩。起初,他并未太过在意,直到某天他去街头球场找幸村和真田时,第一次亲眼看到了星野汐的“比赛”。
那与其说是比赛,不如说是一场精准的“解剖”。
她的对手是一个力量型的高年级生,打法凶猛但粗糙。星野汐几乎没有主动进攻,只是不断地将球回到对方最别扭、最耗力的位置。几个回合后,那个高年级生气喘吁吁,失误频频,仿佛每一步都在她的算计之中,有力使不出,憋屈得满脸通红。
柳莲二眯着的眼睛微微睁开了一条缝。
他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东西:那个女孩的每一次移动,每一次挥拍,都像是在执行一个优化过的程序,没有任何多余动作。更让他心惊的是,她似乎完全看穿了对手的习惯、弱点甚至体能分配。
赛后,他忍不住走上前,声音平淡无波,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星野桑,你刚才故意将73.5%的回球打向他的反手侧后方0.5米处,是因为判断出他那里肌肉疲劳度最高,反应速度会下降15%吗?”
星野汐正拿着水壶喝水,闻言转过头,琥珀色的眸子看向这个突然出现、气质沉静的眯眼少年。她点了点头,语气平淡地补充:“准确说是73.8%。而且他右肩有旧伤,剧烈运动超过12分钟后,发球成功率会下降22.3%。刚才那局最后一球,刚好是第12分钟。”
柳莲二拿着笔记本的手几不可查地抖了一下。他的数据是基于长期观察和统计的概率,而她的判断,却精准得像是在对方身上安装了实时监测仪器!
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攫住了柳莲二——是兴奋,是挑战,也是一种深深的困惑。他的数据网球,第一次遇到了无法完全解析,甚至可能被反向预测的存在。
从那天起,柳莲二出现在街头球场的频率显著增高。他常常沉默地站在场边,笔记本摊开,却常常忘了下笔,只是专注地看着星野汐。
他会提出一些数据上的问题试探她。 “星野桑,你认为真田的‘风’在哪种风向和湿度下效果最强?” “根据幸村上一局的出汗速率,他的体能临界点大概在多久之后?”
星野汐往往只是瞥他一眼,就能给出答案,有时甚至能指出他数据模型中微小的偏差或未考虑到的变量。 “真田的‘风’更依赖旋转初速度与空气摩擦系数,与环境湿度关联度达0.76,与风向关联度仅0.31。你上次的模型权重设置反了。” “幸村的临界点不是基于时间,而是基于连续多拍平均击球力量下降至初始值的87.5%时,通常发生在第24-26拍之间。”
柳莲二:“……”
他感觉自己多年建立的数据世界正在被一个小女孩以摧枯拉朽的方式重塑。她不是否定数据,而是在用一种更本质、更底层、更恐怖的计算力,将他的网球数据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他开始主动找她讨论,从网球到数学,再到各种逻辑谜题。他们之间的对话常常让旁边的幸村和真田听得云里雾里,仿佛在听另一种语言。
幸村精市看着一个沉迷数据不可自拔的柳莲二,和一个总能轻易解答柳的困惑的星野汐,脸上的笑容越发温柔和……意味深长。
真田弦一郎则眉头紧锁,看着他们纸上那些天书般的公式,最终只能憋出一句:“太松懈了!”然后更加用力地练习,试图用努力填补这智商上的鸿沟。
一天下午,柳莲二带来了一套复杂的围棋残局。他最近的研究涉及博弈论,想试试星野汐的深浅。
星野汐看着棋盘,几乎没有思考,拈起一颗白子,落在了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位置。
柳莲二愣了一下,随即陷入长考。半小时后,他额头渗出细汗,难以置信地投子认负。那一步棋,直接颠覆了整个局面的计算基础,是他完全未曾设想过的道路。
“这不是传统的棋路。”柳莲二声音干涩。 “这是最优解。”星野汐平静地收拾棋子,“计算所有可能性的概率后,胜率最高的那一步。只是你们的棋谱里,通常不会记录这种‘难看’但有效的解法。”
柳莲二沉默了很久。他看着眼前这个女孩,她就像一座无尽的数据深渊,冷静、理智、深不可测。他引以为傲的数据在她面前,仿佛只是冰山露出的一角。一种混合着敬佩、求知欲以及难以言喻的震撼情绪在他心中蔓延。
他收起棋盘,极其郑重地对星野汐说:“星野桑,以后请多多指教。”
这不是客套,而是发自内心的、对一位真正“数据大师”的认可和请教。
星野汐看着他,微微点头:“互相学习。”
站在不远处的幸村精市,将这一幕尽收眼底。他看着柳莲二那双几乎总是眯着的眼睛里透出的、前所未有的光亮,又看了看一脸平静仿佛只是做了件微不足道小事的星野汐,唇角弯起一抹优美的弧度。
他的“小最优解”,正在以她独有的方式,悄无声息地席卷着他们的世界。
而柳莲二,这位未来的数据大师,他收集数据的笔记本里,关于“星野汐”的这一页,标注的不再是冰冷的数据,而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和一颗悄然种下的、名为“探究欲”的种子。这种探究欲,在年复一年的积累中,逐渐变质,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