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深夜实验室与手冢的请求
夜色深沉,U17训练基地的大部分灯光已然熄灭,唯有数据分析室和医疗康复中心还零星亮着几盏灯。星野汐通常会在此时段进行一些需要高度安静的深度数据建模工作,或者整理白天的观测记录。
今晚,她刚完成对平等院凤凰“毁灭”球技的又一次力学模拟推演(尽管数据极其残缺,但建立模型本身就有意义),正准备离开时,分析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请进。”星野汐有些意外,这个时间点很少有人会来。
门被推开,手冢国光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依旧穿着整齐的训练服,似乎刚结束加练,金丝眼镜后的眼神一如既往的沉静,但细看之下,似乎比平时多了一丝难以察觉的凝重。
“星野桑,抱歉这么晚打扰。”手冢的声音低沉而清晰。
“没关系。手冢君,有什么事吗?”星野汐示意他进来。她注意到他的手无意识地轻轻按了一下左肩肩胛的位置,一个极其细微的动作,却没能逃过她的眼睛。
手冢走进来,却没有立刻坐下,他沉默了几秒,似乎在斟酌措辞。分析室内只有服务器运行的微弱嗡鸣声,气氛显得有些安静得过分。
“是关于我的左肩。”手冢终于开口,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下定决心的坦然,“你之前的判断,是正确的。”
星野汐并没有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只是平静地看着他,等待下文。这种反应让手冢原本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感稍稍放松。
“它确实存在旧伤,并且最近训练强度加大后,不适感有所加剧。”手冢继续说道,没有任何隐瞒,“虽然目前还能控制,但我知道,这可能会成为一个隐患。”尤其是在即将到来的世界赛压力面前。
他抬起眼,目光锐利而真诚地看向星野汐:“我咨询过专业的运动医生,但他们给出的方案要么过于保守,要么恢复周期太长。我记得你之前……”他顿了顿,想起了星野汐那次震惊全场的紧急医疗处理,“……你似乎对运动损伤的机理和处理有非常深入且…独特的见解。”
他的手再次无意识地碰了碰左肩:“我想请教你,基于我的具体情况,是否存在一种…更优的解决方案?无论是训练调整、康复训练,或是其他方法。”
这是一个骄傲到极点的男人,第一次如此坦诚地向他人暴露自己的弱点,并主动寻求帮助。对象还是一个小他几岁、身份特殊的女孩。这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对对方能力毫无保留的信任。
星野汐并没有立刻回答。她走到电脑前,快速调出了手冢国光所有的公开比赛录像、体能测试数据(包括她私下记录的一些细微观察),结合她之前对他伤情的推断模型。
屏幕上的数据飞快滚动,复杂的力学分析图和生理指标曲线不断生成、叠加。手冢安静地站在一旁,看着星野汐专注的侧脸和屏幕上那些他无法完全理解的深奥模型,心中震撼于她所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升起一种奇异的安心感——她是在用绝对理性、绝对科学的方式在对待这个问题,这让他感到可靠。
几分钟后,星野汐停止了操作,转过身。
“手冢君,”她的声音依旧平静无波,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专业性,“你的情况比单纯肌肉劳损复杂。根源在于早期发力代偿导致的肩关节盂唇轻微磨损,以及旋转肌群力量不平衡。常规静养或通用康复方案效率低下,且易复发。”
她指向屏幕上的一个三维肩关节模型:“最优解需要多线程并行。第一,立即调整训练菜单:未来两周,禁止所有超负荷发力练习,尤其是‘零式’系列对手腕和肩部负荷极大,需用我设计的替代动作维持手感,侧重核心与下肢力量补偿。具体方案我已生成。”
她调出一份详细的每日训练计划表。
“第二,定制康复训练:重点强化冈下肌、小圆肌等薄弱外旋肌群,改善肩胛骨稳定性。我需要为你设计几个特定的弹力带和微重量动作,每日执行。动作精度要求极高,需我监督矫正。”
“第三,物理治疗辅助:建议每日训练后增加针对性冰敷和超声波治疗,缓解炎症。我可以操作设备。”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她看向手冢的眼睛,语气加重,“你需要彻底修正某些发力链条的细微偏差。这需要高速摄像机捕捉你的动作,与我计算出的‘理想发力模型’进行帧对帧比对校正。过程会非常枯燥繁琐。”
她说完,静静等待手冢的反应。这套方案涉及对他训练甚至技术动作的深度干预,极其严苛,需要他完全的配合与信任。
手冢国光没有任何犹豫。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目光坚定如磐石:“我明白了。一切就按照你的方案进行。拜托了,星野桑。”
他没有说“谢谢”,而是用了“拜托”,这意味着他将自己至关重要的职业生涯恢复期,交给了她的判断。
从这一刻起,深夜的数据分析室和旁边的康复训练室,成了手冢国光和星野汐的另一个“战场”。
在这里,没有青学的部长,没有神秘的数据分析师,只有一名追求巅峰的运动员和一名力求最优解的“医生”。
星野汐一丝不苟地执行着她的方案,对手冢的动作要求精确到毫米和角度。手冢则以他惊人的意志力和执行力,完美达成她的每一个指令,即使那些矫正动作极其别扭难受,他也从未有过一丝抱怨或懈怠。
过程中,两人交流极少,通常只有星野汐简洁的指令和手冢沉默的点头。但一种无声的、基于绝对信任和共同目标的默契,在深夜的灯光下悄然滋生。
手冢偶尔会看到星野汐为了调整一个参数而凝神思索的侧脸,看到她眼底不易察觉的淡淡青黑,看到她为了模拟某个力学效果而飞快演算时专注的神情。他心中那复杂的情绪,在敬佩与感激之外,似乎又多了些什么别的东西。
而星野汐,则在手冢身上看到了另一种“最优解”——一种对于自身目标近乎残酷的坚持和执行力。他是她方案最完美的执行者,提供了无比宝贵的数据反馈。
几天后,手冢明显感觉到左肩的沉重感和隐痛在减轻,发力时的那种细微滞涩感也似乎在慢慢消失。效果显著得惊人。
一天晚上,矫正训练结束后,手冢用毛巾擦着汗,看着正在整理设备星野汐,忽然非常郑重地开口:“星野桑,这份恩情,我手冢国光铭记在心。”
星野汐停下动作,抬起头,琥珀色的眸子在灯光下清澈见底:“不必。优化选手状态,提升整体战力,是效率最大化的选择。你的康复数据,也丰富了我的数据库。”
她的回答一如既往的理性直接,却让手冢冷硬的唇角几不可查地柔和了一瞬。
“啊。”他应了一声,不再多说,但那份感激与更深层次的情感,已悄然沉淀于心底。
深夜的实验室,不仅治愈着旧伤,也在悄然编织着新的羁绊。而这一切,只是星野汐以她方式,优化这个团队,迈向世界巅峰的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