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宴秋
本书标签: 古代 

两地香:海棠树下的四季约定

宴秋

北疆的春天来得迟缓,却带着一股蓬勃的劲儿。令情儿蹲在海棠树下,看着小孙子用小铲子给新栽的桂花苗培土,阳光透过刚抽芽的枝叶,在他鼻尖投下细碎的光影。“姐姐,巴特尔大叔说,桂花苗要每天浇一次水,等到秋天就能开花了。”小孙子仰起头,手里还攥着一把从京城带来的桂花籽,“到时候我们就能用桂花和海棠一起做蜜饯啦。”

令沐竹站在一旁,手里拿着绣绷,正在绣一块新的帕子。帕子的一角是京城的腊梅,另一角是北疆的海棠,中间用金线绣着缠绕的藤蔓,像把两地的春色都织在了一起。“情儿,你看这样绣好不好?”她把绣绷递过去,“等绣好了,送给阿古拉婶子,她上次还说喜欢京城的刺绣样式。”情儿凑过去,指尖轻轻拂过绣线:“好看!再加点小珠子,像雪落在花瓣上,和小孙子绣帕上的一样。”

席初则在不远处的石桌上忙碌,他带来了京城的酒曲,正和巴特尔一起酿新的“两地香”。海棠花蜜倒入陶坛的瞬间,甜香便漫了出来,混着桂花干的醇厚,在草原的风里打着转。“按照京城的酿法,要密封三个月,”席初用红布仔细盖好坛口,“等夏天海棠结果了,我们再开坛,用酒渍海棠果,肯定别有风味。”巴特尔笑着点头,从怀里掏出一个桦树皮做的小本子:“我都记下来了,还有你说的桂花酒曲的比例,一点都没差。”

六月的北疆,海棠树挂满了青绿色的小果子,像一串串翡翠。令情儿和小孙子提着竹篮,在树下采摘最饱满的海棠果。“要选带点红尖的,这样渍出来的果子又甜又酸。”情儿踮着脚,够到一根高枝上的海棠果,“等下我们把果子洗干净,用席初哥哥酿的‘两地香’泡着,密封在玻璃罐里,冬天就能吃了。”小孙子捧着竹篮,仰着头帮她扶着树枝:“我还要在罐子上画海棠花,就像姐姐教我的那样。”

令沐竹则在帐篷里准备做海棠糕,她把磨好的海棠粉和面粉混合,加入融化的黄油,揉成光滑的面团。“京城的糕点多用糖霜,北疆的则喜欢加奶酥,”她把面团分成小块,包进奶酥馅,“我们把两种做法结合起来,外面撒上海棠碎,肯定好吃。”不一会儿,帐篷里就飘起了海棠和奶酥的香气,小孙子闻着香味跑进来,踮着脚趴在灶台边:“沐竹姐姐,我可以先尝一块吗?就一小块。”

七月中旬,草原上举办那达慕大会,令情儿和小孙子一起做了许多海棠桂花灯笼,挂在帐篷的四周。灯笼是海棠花的形状,上面绣着京城的亭台楼阁和北疆的草原羊群,晚上点亮后,光影在草地上投下斑驳的图案,像把两地的风景都揉在了一起。阿古拉婶子端来一盘刚烤好的奶皮子海棠卷,笑着说:“这是用你的法子做的,把海棠酱抹在奶皮子上,卷起来切成小块,孩子们都抢着吃呢。”

情儿拿起一块放进嘴里,奶皮子的醇厚和海棠的酸甜在舌尖交织,忽然想起了京城的海棠酥。“等冬天回京城,我们把奶皮子带回去,做奶皮子桂花酥,”她拉着阿古拉婶子的手,“让京城的朋友们也尝尝北疆的味道。”令沐竹坐在一旁,手里拿着一封刚写好的信,信上画着海棠树和桂花树,旁边写着:“待雪落时,携北疆奶酒,归京城赏梅。”

九月的北疆,桂花苗终于开出了细碎的黄花,香气飘满了整个草原。令情儿和小孙子一起采摘桂花,晒干后装进布包里,和海棠蜜拌在一起,做成了香甜的桂花海棠蜜。席初则打开了春天酿的“两地香”,酒液呈琥珀色,里面浮着几颗完整的海棠果,酒香里混着桂花和海棠的香气,让人未饮先醉。“我们把这酒装几坛,带回京城,”席初给令沐竹倒了一杯,“等腊梅开了,温着酒赏梅,想想都觉得美。”

十月末,草原上的草开始变黄,令情儿和小孙子在海棠树下埋下了一个时光胶囊,里面放着他们绣的海棠帕子、酿的桂花海棠蜜,还有一封写给明年的信。“明年春天,我们再把它挖出来,看看海棠蜜有没有变甜,”小孙子蹲在地上,用小石子在胶囊旁边画了一个大大的爱心,“还要写上,情儿姐姐、沐竹姐姐、席初哥哥,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离开北疆的那天,巴特尔和阿古拉婶子送了他们满满一马车的特产:奶皮子、海棠干、风干的羊肉,还有小孙子特意为他们绣的海棠桂花围巾。“等明年春天,我们就去京城看你们,”巴特尔挥着手,“还要学做京城的桂花糕,让草原上也飘着京城的香味。”

马车驶远,情儿掀开窗帘,看着海棠树渐渐变小,直到消失在视线里。她摸了摸腰间的桂花玉佩,又看了看手里小孙子绣的围巾,忽然觉得,不管是京城还是北疆,不管是春天的海棠还是秋天的桂花,只要心里装着彼此,就能把两地的风景和味道都带在身边,让每一个四季,都充满温暖的香气。

上一章 雪落草原,归期可待 宴秋最新章节 下一章 两地香:梅雪间的北疆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