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宴秋
本书标签: 古代 

梅棠岁暖

宴秋

正月十五的京城,雪还没化尽,街面上已挂起了红灯笼。令情儿正趴在案头,用北疆羊毛线绣海棠腊梅纹样的灯笼穗子,案几上的雪海棠枝虽已褪去红果,却抽出了嫩绿色的芽尖,与旁边插着的干腊梅相映,像把冬与春缝在了一起。

“情儿,你看谁来了?”令沐竹的声音从院外传来,令情儿放下针线跑出去,只见巴特尔牵着马站在雪中,马背上驮着两个鼓鼓的布包,小孙子穿着虎头鞋,从布包后探出头,手里举着一个冻得硬邦邦的海棠果:“姐姐,我把北疆的‘冻海棠’带来了,放在水里化冻后吃,比冰糖葫芦还甜!”

巴特尔笑着把布包搬进屋里,打开一看,里面装满了北疆的特产:风干的海棠干、灌好的奶酒、还有阿古拉婶子绣的海棠花毡。“草原上的阿妈们听说你们喜欢奶皮子桂花酥,特意让我带了新做的奶皮子,比上次的更软乎。”他从怀里掏出一个绣绷,上面绣着一株腊梅,花瓣虽有些歪歪扭扭,却透着认真,“这是我跟着教程绣的,送给沐竹姑娘,虽然比不上你的手艺,但也是我的心意。”令沐竹接过绣绷,指尖轻轻抚过腊梅花瓣,眼底满是笑意:“我正好绣了海棠书签,等下给你装上,凑成‘梅棠合璧’。”

当天下午,四人围在厨房里忙碌起来。令情儿把巴特尔带来的奶皮子切碎,混入新磨的面粉里;令沐竹熬制桂花糖浆,加入少许北疆奶酒,让甜味里多了一丝酒香;小孙子踮着脚,把冻海棠果放进清水里化冻,时不时捞起来咬一口,冻得直跺脚也舍不得放下;席初则在一旁烤着面团,准备做海棠腊梅形状的烤饼。

“京城的桂花甜,北疆的奶香浓,混在一起才最好吃。”令情儿把奶皮子面团擀成薄片,包入桂花糖浆,再用模具压出海棠花的形状。小孙子学着她的样子,笨拙地把面团捏成腊梅花,虽然形状不规则,却引得众人发笑。烤饼刚出炉,香气就飘满了整个院子,金黄的饼身上,海棠花的纹路清晰可见,腊梅花的边缘还微微泛红,像被阳光吻过。

元宵节的晚上,庭院里的海棠腊梅灯笼全部点亮,羊毛线与真丝线混编的穗子随风摇晃,映着雪地上的光影,像撒了一地的碎星。四人坐在院中的石桌旁,桌上摆着刚烤好的梅棠烤饼、化冻的冻海棠,还有温好的奶酒。小孙子拿着一块烤饼,咬下一口,奶香味和桂花香在嘴里散开,眼睛立刻亮了:“比草原上的奶嚼口还好吃!明年元宵节,我们还要一起做。”

巴特尔喝了一口奶酒,看着院中的灯笼,忽然说:“等春天到了,草原上的海棠花就开了,你们一定要来看看,漫山遍野的海棠花,像铺了一层红地毯。”令情儿点点头,从屋里拿出一本画册,里面画着京城的玉兰花:“等玉兰花开时,你们来京城,我带你们去看长安街的玉兰,洁白的花朵像天上的云。”

二月末,京城的雪渐渐融化,令情儿发现案几上的雪海棠枝已经长出了嫩绿的叶片,而巴特尔带来的奶皮子,被她做成了奶皮子玉兰糕,放在罐子里密封着。这天,她收到了北疆寄来的包裹,里面装着一包海棠花籽,还有一张小孙子画的画——画里,京城的玉兰树和北疆的海棠树长在一起,树上停着一只小鸟,嘴里叼着一封信,信上写着“梅棠相伴,岁岁安康”。

令情儿把海棠花籽埋进庭院的泥土里,旁边就是去年种下的玉兰树苗。她蹲在泥土旁,想象着春天来临时,玉兰花开出洁白的花朵,海棠花籽也冒出嫩绿的芽尖,心里满是期待。阳光洒在泥土上,温暖而明亮,她忽然觉得,不管是北疆的海棠,还是京城的腊梅与玉兰,都在时光里传递着温暖的约定,让每一个季节,都充满了牵挂与香甜。

上一章 两地香:梅雪间的北疆甜 宴秋最新章节 下一章 花事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