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宴秋
本书标签: 古代 

花事绵长

宴秋

春分过后,京城的玉兰树率先绽放,洁白的花瓣像展翅的白鸽,缀满枝头。令情儿蹲在庭院里,看着去年埋下的海棠花籽冒出嫩红的芽尖,指尖轻轻拂过叶片,忽然听见院外传来熟悉的马蹄声——巴特尔的马背上,除了小孙子,还坐着一个穿着蓝布衫的老人,手里捧着一个竹篮。

“这是草原上最会种海棠的额吉,”巴特尔牵着马走进来,老人掀开竹篮,里面装着十几株培育好的海棠幼苗,“额吉听说你们在种北疆海棠,特意跟着来教你们怎么养护,说要让它们在京城长得比草原上还旺。”额吉笑着蹲下来,用带着草原口音的汉语说:“海棠花喜阳,要种在通风的地方,浇水时不能浇在叶片上,不然容易生病。”她从竹篮里拿出一包黑色的粉末,“这是草原上的羊粪肥,混在土里,花长得壮。”

令沐竹连忙拿来铁锹,按照额吉的指导,在玉兰树旁挖了几个坑。小孙子也学着大人的样子,用小铲子把海棠幼苗放进坑里,额吉则在一旁手把手教他填土:“要轻轻把土压实,让根须和泥土贴紧,这样才能喝到水。”令情儿端来水壶,小心翼翼地给幼苗浇水,阳光透过玉兰花瓣,在幼苗上投下细碎的光影,像撒了一把碎钻。

四月中旬,北疆的海棠花如期绽放,额吉每天都会收到草原牧民发来的照片,照片里的海棠花漫山遍野,红得像燃烧的火焰。她把照片贴在客厅的墙上,旁边是令情儿画的京城玉兰,两种花在纸上相互映衬,美得像一幅画。“等京城的海棠花长大了,我们也要办一个海棠节,”额吉指着照片里的海棠花海,“让京城的人也看看草原的风景。”

令情儿闻言,眼睛立刻亮了:“我们可以把北疆的海棠干、奶酒,还有京城的玉兰糕、桂花酥都摆出来,再教大家做海棠腊梅烤饼。”席初也附和道:“我还可以酿海棠玉兰酒,用北疆的海棠果和京城的玉兰花,肯定别有风味。”

筹备海棠节的日子里,院子里的海棠幼苗长得飞快,嫩绿的叶片间已经冒出了小小的花苞。令沐竹用草原羊毛线和京城真丝线,绣了一幅巨大的海棠玉兰挂毯,挂在书坊的正墙上;小孙子则和京城的孩子们一起,用彩纸做了许多海棠花和玉兰花灯笼,挂满了庭院的枝桠;额吉每天都在厨房里忙碌,教令情儿做草原风味的海棠果酱,酸甜的味道飘出很远,引来不少邻居驻足。

五月初,海棠节正式拉开帷幕。清晨的阳光洒在庭院里,玉兰花瓣落在海棠幼苗上,像给它们盖了一层洁白的被子。书坊里,北疆的海棠干、奶酒摆了满满一桌,京城的玉兰糕、桂花酥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庭院里,孩子们提着纸灯笼奔跑,额吉正教大家做海棠果酱,令情儿则演示如何用模具做出海棠腊梅形状的烤饼。

巴特尔带着草原的牧民赶来,带来了刚烤好的海棠果干面包和奶酒软糖;附近的邻居也提着自家做的点心来凑热闹,把书坊挤得满满当当。一个老奶奶尝了一口海棠玉兰酒,笑着说:“既有海棠的甜,又有玉兰的香,这是把南北的春天都装进酒里了啊!”

海棠节的最后一天,额吉要回草原了。令情儿把一包京城的玉兰花瓣干和一瓶海棠玉兰酒装进她的包里:“把这个带回草原,泡水喝的时候,就像闻到了京城的玉兰香。”额吉接过包,从怀里掏出一个海棠花形状的银饰,戴在令情儿的手腕上:“这是草原上的护身符,能保佑你像海棠花一样,年年都开得旺。”

小孙子拉着令情儿的衣角,仰着小脸说:“姐姐,等秋天海棠果熟了,我还来京城,和你一起做海棠果酱。”令情儿蹲下来,摸了摸他的头:“好,我等着你,还教你做玉兰糕。”

马车驶远时,令情儿站在庭院里,看着海棠幼苗上的花苞,忽然觉得,它们就像一个个小小的约定,在时光里慢慢生长。玉兰花瓣随风飘落,落在海棠幼苗上,也落在她的手腕上,银饰的海棠花在阳光下泛着光,像草原的星星,永远陪伴着她。

风穿过庭院,带来了海棠的清香,也带来了草原的气息。令情儿知道,不管距离多远,这份跨越南北的牵挂,都会像海棠花一样,在每个春天如期绽放,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充满了花的香气与温暖的约定。

上一章 梅棠岁暖 宴秋最新章节 下一章 海棠与玉兰的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