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秋雨中的茱莉亚音乐学院显得格外肃穆。何颂宁站在琴房窗前,手指无意识地在雾气朦胧的玻璃上画着樱花图案。室内,他的新导师——以严厉著称的钢琴家米哈伊尔·彼得罗夫正在翻阅他带来的乐谱。
"《樱花雨》?"彼得罗夫浓重的俄罗斯口音让这个词听起来像某种武器,"浪漫,但缺乏结构。"
何颂宁收回手指,转身面对这位曾培养出多位国际冠军的老教授:"它对我有特殊意义。"
"感情不能当饭吃。"彼得罗夫啪地合上乐谱,"茱莉亚要培养的是严谨的音乐家,不是咖啡馆钢琴手。"
窗外,雨滴在玻璃上蜿蜒成小溪。何颂宁想起三个月前巴黎的阳光下,杨樱玖靠在他肩头说"纽约和巴黎,我们会比想象中更强大"的样子。现在,他们隔着六个小时的时差和比大西洋更宽的艺术理念。
"下周的入学演出,"彼得罗夫打断他的思绪,"我要你弹肖邦的《船歌》,不是这些..."他挥挥手,"个人小品。"
何颂宁张嘴想辩解,但教授已经起身离开,只留下一句:"周五检查,全谱背诵。"
琴房门关上后,何颂宁重重坐回琴凳。手机屏幕亮起,是杨樱玖发来的照片——她站在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古老的庭院里,身旁堆满颜料罐,脸上洋溢着兴奋。文字紧随其后:
"导师爱死《回声》系列!让我扩展成毕业项目!这里太自由了,昨天还有人把自行车吊在天花板上当装置艺术!"
何颂宁的手指悬在键盘上方,最终只回了一个竖起大拇指的表情。他不想用自己这边的阴霾影响她的阳光。
琴房外的走廊传来脚步声和笑声,新生们正结伴去参加欢迎派对。何颂宁翻开肖邦的《船歌》,强迫自己投入练习。但那些复杂的音符在眼前跳动,就是无法形成旋律。
六小时后,巴黎的阳光正好。杨樱玖坐在"空白画布"艺术团体的阁楼空间里,听着成员们激烈的讨论。这个由巴黎高美最前卫的学生组成的团体,正计划一场"反商业艺术"的街头展览。
"杨,你的《回声》太适合了!"团体领袖让-皮埃尔挥舞着手臂,"那些被主流艺术界埋没的声音,正是我们要放大的!"
杨樱玖摩挲着茶杯边缘。三个月前揭露艺术黑幕的经历,让她对这种"反抗"主题格外敏感。但让-皮埃尔眼中那种狂热的光芒,又让她隐约不安。
"我需要再考虑一下。"她说,"这些作品对上野先生很重要..."
"上野是谁?"一个扎着脏辫的女孩插嘴,"重要的是现在!是打破规则!"
聚会结束后,杨樱玖独自走在塞纳河左岸。手机震动,是何颂宁的视频通话请求。背景明显是茱莉亚的琴房,他看起来疲惫但微笑。
"第一天怎么样?"他们异口同声,然后一起笑了。
何颂宁先说了彼得罗夫的事,尽量轻描淡写。杨樱玖则兴奋地描述巴黎高美的工作室和"空白画布"的邀请。
"听起来很激进?"何颂宁皱眉。
"只是些艺术讨论。"杨樱玖转移话题,"对了,我今天开始做我们的交换日记了。"
她翻转摄像头,展示一个精装素描本的第一页——巴黎的速写旁边贴着地铁票和茶包标签,空白处写着零散的感想。
"轮到你了。"她笑着说,"寄回来时加些纽约的东西。"
通话结束前,他们都刻意避开了那些微妙的沉默时刻——当她没提让-皮埃尔说"感情是艺术的枷锁"时,当他没说自己已经盯着《船歌》三小时毫无进展时。
挂断电话,何颂宁翻开杨樱玖寄来的素描本,在第一页空白处画了一架小钢琴,旁边写着:"第一天,想你了。——A"
第二天,茱莉亚的课程让何颂宁更加迷茫。音乐理论课上,教授严厉批评了他作业中"过于感性的和声进行";室内乐排练时,小提琴手对他改编的《樱花雨》版本嗤之以鼻。
"学院派有学院派的规矩。"他的室友,打击乐专业的马库斯在食堂安慰他,"就像爵士和古典不能硬凑。"
何颂宁戳着盘子里的沙拉:"那如果两者都是你的一部分呢?"
马库斯耸耸肩:"那就准备好被两边都当异类。"
下午的个别指导课更糟。彼得罗夫让他反复弹奏《船歌》的同一段落,每次停下都咆哮:"没有灵魂!太机械!你到底有没有理解肖邦?"
走出琴房时,何颂宁的手机收到一条陌生号码的信息:
"何先生,国际新锐音乐节诚邀您参加下月选拔。评委包括您母亲的老友爱德华先生。——莱拉·克鲁兹,节目总监"
爱德华?那位在巴黎帮助过他们的神秘钢琴家?何颂宁正要回复,又一条信息进来:
"PS:上野莉子小姐将担任嘉宾顾问。"
与此同时,巴黎的蒙马特高地。杨樱玖正在一家古董店门口驻足,橱窗里某样东西抓住了她的视线——一本破旧的素描本,封面上烫金的"L.C."字样已经褪色,但内页一角露出的樱花素描让她心跳加速。
推门进去,店主是个满脸皱纹的老妇人:"啊,那本是前几天才收的。1980年代的东西,来自一个倒闭的画廊。"
杨樱玖小心翻开内页,呼吸为之一滞——这些素描的风格与上野健一一模一样,但署名却是"L.C."。更奇怪的是,某些页边标注着数字和符号,像是某种密码。
"多少钱?"她急切地问。
老妇人眯起眼睛:"对你...50欧。"
抱着素描本回到公寓,杨樱玖仔细研究每一页。在最后几页,她发现了一张夹在其中的名片:莱昂·克罗兹,艺术顾问,背面手写着"27-15-9"。
这个名字莫名熟悉。她打开电脑搜索,屏幕上的结果让她倒吸一口冷气——莱昂·克罗兹,著名策展人,去年刚策划了威尔逊爵士的"东方艺术珍品"展。
而那串数字,与27号项目的编号方式如此相似。
手机突然响起,未知号码。接通后,一个低沉的男声用法语说:
"杨小姐?我是莱昂·克罗兹。听说你买下了我的旧素描本。有兴趣聊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