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男频同人小说 > 水浒英雄传(二)
本书标签: 男频同人  一百零八星  不一样的水浒     

武大郎篇:武计炊饼(九)

水浒英雄传(二)

正要走时,牛二又回转身子,对着武大郎说:“兄弟……”

武大郎回道:"咋了,牛二哥,落了什么东西了?"

牛二摆了摆手,神情兴奋,手舞足蹈的说道:"兄弟,你这炊饼的手艺,在这城东早就远近闻名了!可你想过没有,只在这巴掌大的地方卖,能有多少赚头?"

他凑到武大郎耳边,压低声音说道:"你瞧瞧街心那边,整日里南来北往的商队络绎不绝,城南城北的百姓也常去赶集。若是把你的炊饼挑到那里,凭着这独门手艺,还怕没人买?到时候只怕供不应求,数钱都数不过来!"说着,牛二还比划着,仿佛已经看到了生意火爆的场景。

武大郎听得入神,黝黑的脸上渐渐露出思索的神情。他摩挲着下巴,仔细琢磨牛二的话,越想越觉得在理。平日里,常有客人抱怨城东太远,想吃炊饼都不方便。要是真能在街心设摊,岂不是能让更多人尝到?想到这儿,他眼睛放光,连连点头:"牛二哥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多亏了您提醒,我这就去置办扁担和木盒,明日一早就去街心试试!"

从那以后,武大郎的生活彻底改变了。每日三更天,当整座清河县还沉浸在酣睡之中,他的厨房里就亮起了昏黄的油灯,揉面、发酵、烘烤,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当第一缕阳光爬上城门楼时,他已挑着颤巍巍的扁担穿行在街巷间。十字楼前,他的桐木食盒总是堆得像小山,金黄酥脆的炊饼引得路人争相购买。有好事者编了顺口溜:"武大炊饼香十里,铜钲一响人如蚁。"

渐渐地,"武大郎炊饼"的名号传遍了大街小巷。无论是行色匆匆的商人,还是居家过日子的百姓,只要吃过武大郎的炊饼,无不对这外酥里嫩、香气四溢的炊饼赞不绝口。

春去秋来,时光在武大郎揉面的双手间悄然流逝。蒸笼里腾起的热气模糊了岁月,却清晰勾勒出炊饼生意愈发红火的轮廓。武大郎每日清晨挑着担子穿行街巷,暮色中归来时,钱袋总会比昨日更沉些。渐渐地,他不仅能让兄弟俩吃上饱饭,还积攒下了不少银钱,日子虽忙碌,却也有了盼头。

武大郎深知,读书识字是改变命运的捷径,容不得半点耽搁。武二郎七岁生辰那日,武大郎特意歇了摊,换上浆洗得干净的粗布衣裳,领着弟弟来到县城里的学堂。

学堂里书声琅琅,先生手中的戒尺轻轻敲着案几,空气中弥漫着墨香与纸张的气息。

“二哥,”武大郎蹲下身子,粗糙的手掌轻轻抚过弟弟稚嫩的脸庞,“你天生聪慧,莫要像哥哥这般目不识丁。只要你肯用功读书,将来定能出人头地。”

武二郎却皱着眉头,紧紧攥住哥哥的衣角:“哥哥,读书要花好多钱,我不想你这么辛苦……”话未说完,眼眶已然泛红。他心疼哥哥每日天不亮就起床做饼,风里来雨里去,只为撑起这个家。

武大郎笑着刮了刮弟弟的鼻子,语气却不容置疑:“傻小子,只要你好好念书,哥哥再累也值得。莫要辜负了哥哥的期望,啊!”他执意将弟弟送进学堂,看着武二郎一步三回头地走进学堂,这才放心离去。

从那以后,武大郎的担子愈发沉重——既要撑起生计,更要托起弟弟的未来。而武二郎也明白哥哥的苦心,在学堂里埋头苦读,誓要用功读书来报答这份沉甸甸的爱。

上一章 武大郎篇:武计炊饼(八) 水浒英雄传(二)最新章节 下一章 武大郎篇:铜钱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