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契约
冥界历十万七千零一年,无间海第一次退潮。
玄晶锁链断裂处,浮出一株通体雪白的并蒂莲,莲心燃着一点金光,照彻九狱十三渊。鬼民传诵:帝君以百年不战为誓,换得帝后重生,莲开之处,戾气尽消。
幽冥殿改悬“净魇灯”,昔日血月变为银轮。
夜无尘卸下战甲,换一袭素黑长衫,独眼覆以金丝琉璃罩,每日辰时,必携一盏清茶,立于莲池之畔。池水由忘川支流引来,却不再吞噬魂魄,反能映出前世因果。
玄戈跪请继任鬼相,夜无尘只道:“冥界不再用兵,要鬼相何用?去做摆渡人,替孟姑撑舟一日,抵你昔日杀孽。”
仙界退兵那日,司命星君立于云端,叹息:“帝君疯魔,竟以帝位换一人。”
夜无尘抬眼,银月在他眸中碎成柔光:“她若在,帝位何惜?”
二、净魇之莲
清婉沉睡的第一年,莲开三瓣。
夜无尘以指尖血浇灌,每滴鲜血落瓣,便化作一缕青烟,散入冥界阴云。第三年,莲开五瓣,忘川岸边的曼珠沙华竟褪去血色,转为素白。
第五年,莲开七瓣,魇兽残念凝成的黑雾尽散,被囚于寒冰狱的十万战魂得以转世。
第七年,莲花盛放,花蕊中浮起一枚小小光茧——那是清婉重聚的魂魄。
夜无尘跪在池畔,独眼含泪,轻声唤:“清婉,回家。”
光茧裂开,少女赤足踏莲而出,青丝如瀑,眉心一点朱砂,却再无痛楚。她抬手,指尖拂过男人眼角的疤:“阿尘,你老了。”
夜无尘握住她手,贴在自己心口:“琉璃心在,我便不老。”
三、人界春深
百年后,人界·落霞山。
山脚善堂名“回春”,收养战乱孤儿三百余口。
黄昏时分,一个扎着双髻的小女孩蹲在药圃,捧着一株并蒂莲,奶声奶气:“娘亲说,这花叫‘清尘’,是冥界帝君和帝后种的。”
夜无尘牵着清婉的手,站在篱笆外。男人素衣黑罩,女人青衫素裙,像寻常夫妇下山采药。
小女孩回头,眼角一颗泪痣,与清婉幼时如出一辙。她跑过来,把莲花塞给夜无尘:“叔叔,送你。”
清婉蹲身,替她擦去泥点:“你叫什么名字?”
“阮念。”小女孩脆生生道,“娘亲说,纪念的念。”
远处,阮父拄着木杖走来,鬓发雪白,却精神矍铄。他朝清婉张开手臂,像小时候哄她一样:“囡囡,回家吃饭了。”
清婉扑进爹爹怀里,泪湿衣襟。夜无尘站在三步外,独眼温柔,像守着一场迟到的团圆。
四、帝后之道
是夜,善堂后院。
清婉煎药,夜无尘劈柴。火光映着他侧脸,疤痕竟柔和许多。
“玄戈来信,”男人低声道,“冥界新律已定,废长老会,设‘莲司’,专司净化戾气。他问我,可愿回去?”
清婉把药汁滤进碗里,递给他:“你想回去吗?”
夜无尘摇头:“我在的地方,才是冥界。”
她笑了,指尖划过他掌心旧伤:“那便不回。百年之约已满,余生陪我种药、教书、看孩子长大。”
男人握住她手,十指相扣,掌纹里藏着同生阵的淡金纹路,百年未褪。
“好。”他轻声应,“你在,便是归处。”
五、尾声·莲灯永昼
冥界·幽冥殿旧址。
莲池扩成十里,池中并蒂莲四季不败。花蕊托着一盏小小魂灯,灯火如豆,却照得九狱通明。
玄戈撑舟而来,舟头放着新编的竹篮,篮里躺着几株人界带来的甘草。他把甘草撒在池畔,轻声道:“帝君,帝后,今日是人间清明。”
风过,莲叶轻摇,似有人应答。
人间·落霞山。
清明雨上,阮念举着莲灯,蹦蹦跳跳走在田埂。灯芯以冥界鬼焰炼成,却不再阴冷,反有暖香。
她回头喊:“阿娘,阿爹,快来看!莲灯里开出花了!”
清婉与夜无尘并肩而来,男人替她撑伞,女人替她拢发。
灯花里,浮现一行小字——
【夜无尘,阮清婉,同生同死,永不离。】
雨丝落在莲灯上,化作点点金光。
远处,善堂的孩子们在唱新编的童谣:
“落霞山,回春堂,
并蒂莲开两相望。
帝君眼,帝后心,
莲灯照路不夜长。”
歌声飘得很远,飘过忘川,飘过无间海,飘到那座空荡的幽冥殿。
殿顶银月温柔,像一场永不醒来的梦。
---
全书完
【后记】
百年后,冥界史官记载:
“帝后本半魇之体,以净魇之莲化戾气为生机。帝君废九狱旧律,立莲司,使冥界与人界通商往来。凡鬼民之过,皆可栽莲赎罪。自此,无间海无浪,忘川水不苦,三界终得太平。”
而落霞山的善堂里,那株并蒂莲年年盛放。
花下总有一对夫妇,男的独眼,女的眉心朱砂,教孩子认草药,教孩子唱:
“莲心不染尘,帝后共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