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正文结局二十年后,可独立成篇)
一、残灯再起
冥界历十万七千二十一年,幽冥殿旧址忽传警讯——
那盏永昼的净魇莲灯,昨夜竟无故熄灭七息。
值守的小鬼慌得连滚带爬去禀报新任莲司司主。
莲司司主不是别人,正是当年撑舟的玄戈。
他如今脱去甲胄,一袭青衫,眼尾多了细纹,却仍能在三步内从忘川掠至莲池。
玄戈俯身查看:
灯芯完好,莲瓣无损,只是灯底多出一粒极细的墨砂。
那砂子像是从极高处坠落的星辰,触之即化,带一点幽冷的仙界清气。
“仙界……”玄戈皱眉,“百年不犯,如今又来伸手?”
二、阮念下山
同一时刻,人界·落霞山。
二十岁的阮念背着药篓,正沿着雨后石阶飞奔。
她眼角那颗泪痣已淡成浅粉,却仍被山民称作“小帝后”。
因为她能在夜半替难产妇人镇魇,也能在清晨以莲香唤回迷路的魂。
今日她下山,是因为爹爹——阮父于昨夜梦中咳血。
血落在枕边,竟凝成一粒墨砂,与冥界莲灯底那颗一模一样。
“阿娘——”
她冲进善堂后院,清婉正在晾晒草药,闻声回首。
岁月对帝后格外温柔,只在她眼尾添了极淡的细纹。
“我梦见外公咳血,血里长出一颗黑星。”
阮念摊开掌心,那粒墨砂赫然在握,正缓缓渗出仙界符纹。
清婉神色骤变,指尖一点,墨砂化作黑蝶,振翅欲逃。
夜无尘无声出现,屈指一弹,黑蝶碎成光屑。
“仙界‘蚀星砂’,专污净魇之莲。”
他左眼罩的金丝已换作素黑,声音却比二十年前更轻,“阮念,你怕不怕?”
阮念握紧药篓:“怕,可我更怕外公和娘亲受伤。”
清婉与夜无尘对视——
那是他们当年并肩时才会出现的目光:
一人决绝,一人纵溺。
三、旧友新敌
冥界·莲池。
玄戈以业火重燃灯芯,却见火焰泛出诡异的青白。
“蚀星砂只是引子,真正的杀招在灯油。”
司命星君自忘川踏浪而来,依旧是羽衣星冠,只是鬓边多了霜色。
“有人在仙帝面前进言:净魇之莲一旦长成,冥界将再无弱点。
于是他们送来‘归元鼎’,欲将莲灯炼回混沌。”
玄戈握舟桨的手青筋暴起:“仙界要战?”
司命摇头:“不,他们要一个‘听话’的冥界。
若莲灯被污,戾气重归,帝君便不得不再次求和——
届时,帝后便是质子。”
夜无尘携清婉、阮念赶到。
阮念第一次见这位传说中的“星君叔叔”,却敏锐地捕捉到:
司命腰间玉佩缺了一角,缺口正是墨砂形状。
“星君漏夜而来,是帮手还是说客?”
阮念的声音软糯,却带着与年龄不符的锋利。
司命苦笑:“我来还债。当年我欠帝后一条命,今日便还她一盏灯。”
四、赴仙界
归元鼎位于仙界“太微垣”,由三垣星官镇守。
鼎身刻满锁魂纹,鼎下燃着“寂灭真火”,可焚万物本源。
要救莲灯,需在鼎火点燃前,将灯芯投入鼎心逆转阵纹。
但太微垣有进无出,纵是帝君,也难全身而退。
夜无尘欲独行,清婉却只问一句:
“二十年前你剜我心头血,今日我剜你心头肉,可公平?”
男人低笑:“公平。”
阮念举手:“我也要去。”
清婉抬手欲拒,阮念却亮出掌心——
那朵自幼随身的并蒂莲胎记,此刻正缓缓绽开,
花心浮出一枚小小符印:守莲人继任之印。
“阿娘守了魇兽,外公守了人界,轮到我守你们。”
三人一魂,借司命星图遁入仙界。
太微垣外,星河倒挂,寂灭真火已透出青白光晕。
鼎旁立着一个白衣童子,面容与司命有七分相似,
只是眼神空洞,手中执着一盏缺芯的灯。
司命低声道:“那是我胞弟,被仙帝炼成‘灯奴’。
他手中之灯,便是归元鼎的锁匙。”
五、鼎火逆转
童子无魂,唯识灯。
阮念缓步上前,并蒂莲胎记泛起柔光,
一缕莲香飘出,竟使童子空洞的眼中映出星点神采。
他机械抬手,将缺芯的灯递向阮念。
就在指尖相触刹那,寂灭真火轰然暴涨!
夜无尘与清婉同时出手——
帝君之血、帝后之魇,两股力量化作赤金与幽蓝双龙,
缠绕鼎身,硬生生将火舌压回三寸。
司命翻掌祭出星图,三百六十五道星芒化作锁链,
缚住鼎耳,使其无法倾覆。
阮念将净魇莲灯芯投入鼎心,灯芯遇火不化,反而如鲸吸水,
将寂灭真火尽数吞没。
火焰倒卷,归元鼎发出婴儿般的啼哭,
鼎身锁魂纹寸寸剥落,最终“咔”一声裂成两半。
童子眼中的神采骤然凝聚,
他望向司命,嘴唇开合,无声吐出两个字:
“谢谢。”
随即化作星屑,消散于星河深处。
六、星河为证
鼎火熄灭,太微垣崩塌。
仙帝震怒,派十万天兵围堵。
夜无尘以断剑“晦暝”划开星幕,
清婉以魇脉为弓,莲火为箭,
阮念立于父母中间,双手合十,
守莲人印化作巨大莲影,将三人一瞬送回冥界。
莲池畔,灯芯重燃,火光澄澈如初。
玄戈单膝跪地,双手奉上新的灯油——
那是忘川水与人间晨露各取一半,
再滴入阮父的一滴指尖血。
“老大人说,人界与冥界,本就该同此凉热。”
夜无尘接过灯油,倾入莲灯。
火焰“噗”地一声,竟透出淡淡暖金,
像人界的朝阳,又像冥界的月色。
阮念抬手,接住一缕飘落的星屑,
星屑在她掌心化作小小光点,
凝聚成一枚新的玉坠——
玉坠内,并蒂莲与星河同辉。
清婉握住女儿的手,
夜无尘握住妻子的手,
三人指尖交叠,火光将他们的影子投在玄晶壁上,
影影绰绰,竟像当年新婚的红烛。
七、尾声·莲灯长明
二十年后,落霞山又逢清明。
阮念已继任莲司司主,却常住人间。
她仍穿青衫,仍背药篓,
只是药篓里多了盏巴掌大的莲灯,
灯芯昼夜不熄,照得山路通明。
有小儿问:“姐姐,灯里烧的是什么?”
阮念笑答:“烧的是故事。”
“什么故事?”
“一个叫夜无尘的帝君,
为一个叫清婉的医女,
把三界最黑的夜,熬成了最暖的光。”
风过,莲香满山。
灯影里,依稀可见两人并肩而立,
一人玄袍,一人素裙,
像从未离开过。
——外传·灯尽不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