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惊鸿一瞥
春日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进学堂,将书案上的墨砚照得发亮。我正低头临摹柳先生布置的《兰亭集序》,忽然听见门外传来一阵骚动。
"海公子怎么来了?"
"天呐,他竟亲自来送书..."
细碎的议论声从窗边传来。我手中狼毫微微一顿,墨汁在宣纸上晕开一个小点。
"肃静。"柳先生轻叩戒尺,学堂立刻安静下来。她转向门口,语气和缓:"明轩,有事?"
门帘掀起,一个身着月白直裰的少年迈步而入。阳光在他身上镀了层金边,衬得他眉目如画。他怀中抱着几册装帧考究的书卷,行走间袍角纹丝不乱,通身透着世家子弟的矜贵气度。
"先生安好。"少年声音清朗如玉石相击,"家父新得了几册《贞观政要》的宋刻本,想着学堂或许用得上,特命学生送来。"
我这才认出,这是海家嫡子海明轩,海朝云的胞弟。前世我深居闺阁,竟不知海家有这样一位翩翩公子。
"有劳了。"柳先生接过书册,忽然转向我们,"今日正好讲到治国篇,不如请海公子为诸位同窗诵读一段?"
海明轩似乎没料到这安排,目光在堂中扫过。当视线掠过我时,不知为何顿了顿,才拱手应下:"学生遵命。"
他翻开书卷,修长手指抚过泛黄纸页,朗声读道:"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声音不疾不徐,如清泉流过山涧。我不知不觉停下笔,被他诵读的内容吸引——这与我前世读过的通行本竟有细微差别,见解更为独到。
"...故赏罚不可轻行,用人必须审慎。"读到这里,他突然抬头,目光直直朝我投来,"不知顾小姐对此有何见解?"
满堂寂静。我愕然抬头,正对上他含笑的眼眸。柳先生也露出讶异之色,毕竟学堂上鲜少有男子直接向闺秀发问。
我定了定神,放下狼毫:"公子所读版本与我往日所见不同。'用人必须审慎'一句,通行本作'用人必须公正'。依我浅见,'审慎'较之'公正'更进一层——公正易流于表象,审慎方能察其本质。"
话一出口我便后悔了。这般议论朝政用语,实在不合闺阁身份。谁知海明轩眼睛一亮,竟朝我郑重一揖:"小姐高见。家父常说,为政者若只求表面公正,而不知审慎考察,反倒容易为奸佞所乘。"
柳先生若有所思地看了我一眼,适时介入:"今日就讲到这里。海公子远来辛苦,且去用些茶点吧。"
海明轩离去时,又在门口回头望了一眼。我低头假装整理书册,却听张妙心凑过来咬耳朵:"海家公子向来眼高于顶,今日竟主动与你论政,稀奇!"
"休要胡言。"我耳根发热,忙岔开话题,"你上次说的那个案子..."
下学后,海朝云特意邀我去她家新修的凉亭赏芍药。穿过月洞门时,忽见假山后转出个熟悉的身影——海明轩手持一卷书,似乎正要往书房去。
"阿姐,顾小姐。"他驻足行礼,目光却落在我腰间玉佩上,"这雄鹰佩...可是北疆工艺?"
我心头一跳。这是二哥临行所赠,我日日佩戴,竟被他一眼认出产地。"公子好眼力,确是家兄从北疆带回的。"
"令兄可是顾廷烨将军?"他忽然上前半步,"我在兵部见过北疆战报,顾将军以三百轻骑破西夏千人军阵,堪称神勇。"
我怔住了。二哥竟已立下这等战功?前世此时他应当还在军中默默无闻...
海朝云轻咳一声:"轩弟,你吓着顾妹妹了。"
海明轩这才退后,耳尖却微微泛红:"是在下唐突了。只是..."他犹豫片刻,竟从袖中取出个精巧的锦囊,"这是西域传来的雪莲籽,据说能安神养颜。顾小姐若是不嫌..."
"哪有送闺秀私相授受之物的道理!"海朝云急忙打断,却冲我眨眨眼,"不过若是送给全体同窗的见面礼,倒还说得过去。"
我抿嘴忍住笑意,福身行礼:"多谢公子美意。只是学堂规矩严明,不如交由柳先生统一分派?"
他眼睛一亮,立刻领会我的顾虑:"小姐思虑周全。"说罢郑重将锦囊交给身旁小厮,嘱咐送去学堂。
回府的马车上,我摩挲着腰间玉佩,思绪纷飞。前世我何曾与男子有过这般坦荡交谈?更不曾想过,有朝一日能公然讨论政见而不被斥为"牝鸡司晨"。海明轩那双眼眸清亮如星,谈起军政时神采飞扬的模样,与那些只知吟风弄月的纨绔子弟截然不同...
"姑娘笑什么呢?"双儿突然问道。
我一惊,才发现自己竟不自觉地嘴角上扬。正要掩饰,马车猛地一顿——府里派来的小厮气喘吁吁拦在车前:"七姑娘,快回府!二少爷派人送家书来了,侯爷高兴,说要开祠堂祭祖呢!"
我心头猛地一跳。二哥,终于有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