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这天,太阳刚一露头,青溪镇就被晒得暖洋洋的。镇口的老槐树舒展着浓密的枝叶,投下一片阴凉,几个老人坐在树下摇着蒲扇聊天,说着“立夏秤人”的习俗。苏清和背着药篓从旁边经过,听到他们说今年的夏天怕是会格外热,心里暗暗记下,得提前备些清热养心的药材。
百草堂里,林伯庸正在炮制莲子心。翠绿的莲子心摊在竹筛里,散发着淡淡的苦味。“清和,把这些莲子心收进瓷瓶里,立夏之后,心火容易旺,少不了它。”
苏清和应着,小心翼翼地将莲子心装瓶。莲子心味苦性寒,能清心火、平肝火,是立夏养心的良药。她想起小时候,每到立夏,师父都会用莲子心泡的茶给她喝,说小孩子心火旺,喝了能安神。
“师父,今日立夏,是不是该煮些立夏蛋给镇上的孩子们吃?”苏清和一边问,一边擦拭着药柜上的灰尘。立夏吃蛋是青溪镇的习俗,说是吃了蛋,夏天就不会消瘦,还能强身健体。
林伯庸点点头:“已经让你张婶去买鸡蛋了,等会儿就在灶上煮,放些茶叶和茴香,孩子们爱吃。”他顿了顿,又道,“对了,昨日镇西的刘掌柜派人来说,他最近总觉得心慌,晚上睡不着,你下午去看看吧。”
刘掌柜是镇上绸缎铺的老板,平日里应酬多,性子也急。苏清和想了想,说道:“立夏养心,刘掌柜怕是心火太旺了。”
午后的阳光越发炽烈,苏清和提着药箱往绸缎铺走。路过一家茶馆时,听到里面传来说书先生的声音,讲的是三国的故事。她停下脚步听了几句,正说到诸葛亮草船借箭,心里不由感叹,这夏日的燥热,倒和故事里的紧张气氛有些像。
绸缎铺里凉意森森,刘掌柜正坐在太师椅上,手里拿着一把玉扇,却还是不停地擦着额头的汗。“苏姑娘,你可算来了,我这心啊,跳得厉害,总觉得慌慌的。”
苏清和让刘掌柜伸出手腕,搭脉片刻,眉头微微皱起:“刘掌柜,您这脉象细数,是心火上炎、阴虚火旺之象。是不是最近又熬夜算账,或是喝了太多酒?”
刘掌柜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前几日进了批新货,忙得晚了些,几晚没睡好,昨晚就觉得心突突地跳,怎么也睡不着。”
“立夏之后,阳气渐盛,人的心火也容易跟着旺起来,您这是劳累过度,耗伤了心阴。”苏清和打开药箱,取出一些药材,“我给您开一副天王补心丹,再教您个法子,每天用莲子心、麦冬、百合泡水喝,能清心安神。另外,您可得注意休息,少喝酒,别再熬夜了。”
刘掌柜连连点头:“一定一定,都听苏姑娘的。”
从绸缎铺出来,苏清和感觉阳光有些刺眼,她抬手挡了挡,看到街角有个卖西瓜的摊子,鲜红的瓜瓤看着就解暑。她买了一个,打算带回百草堂,给师父和候诊的人解暑。
回到百草堂时,张婶已经把立夏蛋煮好了,满屋都是茶叶和茴香的香气。孩子们闻到香味,都围了过来,叽叽喳喳地要吃蛋。苏清和笑着给他们分蛋,看着他们拿着彩蛋开心地跑开,心里也暖暖的。
林伯庸坐在院子里的竹椅上,手里拿着一本医书,旁边放着一杯莲子心茶。苏清和走过去,把西瓜放在石桌上:“师父,吃块西瓜解解暑吧。”
林伯庸放下书,拿起一块西瓜:“清和,你可知立夏为何要养心?”
苏清和想了想,说道:“夏属火,对应五脏里的心,所以立夏要养心。”
“不错,”林伯庸点点头,“心主血脉,主神志,夏日阳气盛,心火易亢,稍有不慎就会心神不宁。所以立夏养生,不仅要清热,更要安神。就像这莲子心,味苦却能安神,看似矛盾,实则是顺应天时的道理。”
苏清和恍然大悟:“师父,我明白了。养生之道,贵在顺应自然,调和阴阳。”
林伯庸笑了笑:“你能明白就好。这夏日还长,有的是需要你学习的地方。”
夕阳西下,天边染上了一层金色。百草堂里,药香、茶香、西瓜的甜香混合在一起,格外宜人。苏清和望着院子里随风摇曳的艾草,心里想着,立夏只是夏天的开始,接下来的小满、芒种、夏至……还有更多的养生之道等着她去探索,更多的故事等着她去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