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983年深冬,皖北寡妇周春芳背着三岁女儿,推着蝴蝶牌缝纫机挤上南下的绿皮火车。丈夫丧身采石场的哑炮事故,留给她的除却二十斤全国粮票,只有讨债人捶门的余震。在广州七里亭的油毡布棚下,这台曾缝补过女儿罩衫的缝纫机,成了她对抗命运的砝码——铸铁机身支起煤炉,顶针量盐,绕线器作锅铲,在工地民工捧着铝饭盒的叮当声里,"芳姐快餐"的招牌从雨水泥泞中破土而出。
从查抄红袖章撕碎的许可证,到工商所盖着鲜章的个体户执照;从赵德贵皮鞋碾碎的玻璃弹珠,到港商公文包里暗藏杀机的收购协议,周春芳以缝纫机的精密与柔韧,将哑炮火药淬炼成食品防腐专利,把酸豆角坛子里的硝烟酿成商战筹码。当珠江口第一列"芳姐速食面"专列鸣笛启程,当年卡在水泥缝里的缝纫机轮,已在改革开放的钢轨上转动出跨国企业的年轮。
这部小说以钢针般的笔触,绣出大时代褶皱里的女性史诗。粮票上的血指印、混凝土浇筑的账本、打工妹眉笔写就的诗稿,在霓虹与缝纫机踏板共振的轰鸣中,见证一个农村寡妇如何将蝴蝶牌缝纫机的咔嗒声,谱写成个体经济崛起的黄钟大吕。当维港的上市铜钟与皖北老屋的缝纫机同频震颤,我们终将懂得:所有改变时代的飓风,最初都来自一只蝴蝶扇动翅膀的勇气